因為是天武帝傳召,應招的是太醫院判。
天武帝身體抱恙,他這個院判必定會被傳召。
與其第二封聖旨過來,不如自己主動前來。
可走到半路上,發現帶路的小太監沒往章台殿去,而是進了後宮,院判小聲問:“陛下是歇在哪位娘娘宮中了?到底是何不適?”
小太監一句話差點把老院判直接送走:“陛下在流光軒,是為九皇子宣太醫。”
傅司辰的病情,太醫院私下討論過不止一次,每次得出的結論都很一致——治不了。
當年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
隻是礙於皇家威嚴,皇命在身,他們不敢不醫。
現在眾太醫都不願接這個燙手山芋,又怕惹怒天武帝,不得不接下後,暗中推諉。
因此老院判想了個既可能得罪所有人,又可能誰都不得罪的辦法:
所有太醫輪值,依次為傅司辰診脈。給傅司辰使用的所有藥方,全都有太醫院同仁討論簽字過後再開方。
若是問責,則太醫院所有人一起問責。
為了保命,也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太醫們給傅司辰開的藥方都是補藥。
這些藥雖不能治好傅司辰,但吃下去也沒什麼壞處,還能調理一下傅司辰因長期吃流食而虧空的身體。
如今全太醫院的人都盼著天武帝能夠像三年前那樣,治著治著發現治愈無望後,就慢慢放棄傅司辰。
這樣一來,他們這些做太醫的也能鬆一口氣,保住一條小命。
醫者仁心,他們有點良心,但不多。
很快到了流光軒,老院判深吸一口氣,跟著帶路的小太監進屋。
天武帝在場,老院判不敢馬虎,認真為傅司辰診脈。
如今太醫每日都會來給傅司辰診脈,這會兒傅司辰的脈象與白日裡並無區彆。
可現在天武帝這般喜悅,若是不說出點讓他高興的話,必定會被認定無能。
老院判眉頭緊鎖,搜腸刮肚地想該怎麼敷衍——彙報。
他們隻是太醫,不是神仙,能力有限。
傅司辰的病情明顯超出了他們的能力,實在是治不好。
甚至他們連他的病因都查不清楚。
天武帝為此已經發落過太醫院。
伴君如伴虎,若是現在再不能展示出自己的本事,他這個院判估計是快當到頭了。
思索片刻,老院判鬆開傅司辰的手腕,退出去對天武帝道:“啟稟陛下,九殿下的脈象確實比之前有力了些,可能是十七皇子長期與殿下接觸後,對殿下形成了一種習慣。”
從前都是霍心蘭先給傅司辰喂好飯,再和傅錦年一起用膳。
如今隨著傅司辰狀態好轉,母子幾人是一起用膳的。
聽著太醫在那邊侃侃而談,霍心蘭下意識地望向了在傅司辰懷中呼呼大睡的傅笙笙。
雖然不明白其中原理,但霍心蘭懷疑傅司辰的好轉與傅笙笙有關。
女兒真是他們母子三人的寶。
那一頭,天武帝正被老院判哄得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