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外。
排列整齊的遼東軍立在皇城之前,人人戴孝,悲痛欲絕。
副將騎馬立在最前麵,正慷慨激昂地挑撥著眾人的情緒:“元帥前線殺敵沒有死在敵人的刀下,反而死在了京城!將士們,這口氣我們能忍嗎?”
底下的將士立刻大聲應答:“不能!”
副將又喊:“如今陛下病重,晉王傅司辰獨攬大權,因為元帥不願意向他投誠,便痛下殺手,實乃小人行徑,令人不齒!這個仇我們要不要為元帥報?”
將士們的回答更加響亮:“要!”
副將振臂高呼:“報仇!報仇!”
將士們高聲應和:“報仇!報仇!”
一時間要為遼東侯報仇的殺聲震耳欲聾,響徹皇城內外。
附近的百姓早就在見到軍隊進城之時便急匆匆地逃回了家。
大臣們派來打探家仆們見到這一畫麵,更是嚇得兩股戰戰,慌不擇路,連滾帶爬地回府去報信。
收到消息的大臣們更是一頭霧水。
這昨晚還好好的,怎麼過了一晚上,遼東侯就遇難了?
而且為什麼要說是傅司辰殺了他?
他們常年待在京中,時常與傅司辰接觸,自認為還算了解這位晉王殿下。
以傅司辰的地位來說,他這性格好得就跟聖人一樣。
若是跟天武帝想比,傅司辰簡直是神仙般的人物。
說傅司辰有爭儲君之位的心思,大臣們信。
當皇子的人,又如此有才能,誰要不想爭那位置才奇怪。
可要說傅司辰隻因為遼東侯不願意向他投誠,就惱羞成怒暗殺功臣,大臣們則是不信的。
他沒必要殺遼東侯。
現在明眼人都知道儲君之位大概率就是傅司辰的,遼東侯是個純臣,隻要傅司辰順利繼位,遼東侯自然而然就會為他所用。
更何況遼東侯此番進京是為了論功行賞,在京城修養一段時間之後便會趕回遼東,繼續鎮守邊關。
拉攏邊軍對傅司辰奪位確實有利,但在局勢如此明朗的情況下,傅司辰犯不著如此大費周折地去拉攏邊軍。
京中這些大臣都是老狐狸,反複琢磨都琢磨不出原因之後,漸漸回過味來,意識到這裡麵恐怕是有人從中作梗。
這可就涉及到國本之爭了。
有一些大臣不願意摻和這爛攤子,又膽小,躲在家中不敢出門。
有些大人膽子稍大,但還沒有大到那個份上,便派了人前往霍家打探情況。
作為霍心蘭的娘家,京中有任何異動,霍家都有可能是第一個收到消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