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之中,伊籍落座,就問:“校尉先駐築陽,又遷析縣,可知我郡凋敝。我欲大治之,校尉有何見解?”
築陽殘破是因為縣邑一分為二,縣邑重要性下降,才有戶口外流。
恢複後,因臨近襄陽,靠近水運,人口也會回流。
析縣則是位於馳道、淅水十字交錯的要地,當年關中大亂外逃的災民嚴重乾擾破壞了析縣的鄉野。
緊接著就是從關中出逃的張濟、張繡叔侄,他們直接攻破了析縣,自此析縣元氣大傷。
這些年鐘繇大治關中,流落南陽各處的關中士民又開始返鄉。
這些返鄉的人,在析縣犯法後,是荊州人追到關中,還是關中會治罪懲罰?
所以結伴返鄉的隊伍往往會很凶殘,析縣殘存百姓索性避居山野。
又因南陽大姓仇恨劉表,所以鐘繇、許都朝廷委任的縣令長上任,本地大姓就會支持。
劉表稍稍不管,就是七八個縣連成一片。
最後沒辦法,隻能派兵驅逐各縣長官;而他委派的縣令長,上無朝廷詔令授予的名義,下無南陽大姓的支持,基本上站不住腳。
要麼自己走人,要麼被許都新派來的縣令長驅逐……再要麼投靠許都。
這種情況下,這些縣令長征收稅賦供養縣衙都難,更彆說是幫劉表征募兵員、籌措物資。
也就南鄉八縣偏遠,伊籍才有信心努力嘗試一下。
當然了,有黑熊兵出武關為他遮蔽鐘繇的壓力,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伊籍所問,黑熊想了想,就說:“曹操視天子如似傀儡,朝廷也如器具任其揉捏。南陽衣冠著姓名為恭順朝廷,實乃投誠於曹操。此皆漢賊也,理當剿滅。”
此言論一出,隨伊籍而來的南鄉郡府掾屬們紛紛變色,他們幾乎都是南鄉籍貫,在襄陽求學。
按照官製,郡府諸曹掾、屬、吏員,都出自本地的原則,南鄉郡府除了伊籍這位郡守外,其他都是本地人。
這些人能在襄陽求學,不等於會效力劉表。
不效力於劉表,不等於拒絕伊籍。
故吏的故吏,不是我的故吏。
這個道理也能反推。
周禮最大的理論矛盾點就在這裡。
伊籍已經不是鎮南幕府從事,現在是大漢朝廷的南鄉郡守。
是封疆大吏,位列兩千石卿位……哪怕這個南鄉郡是劉表分南陽西八縣組成,可已經組成,就要承認伊籍的地位。
從法理上來說,伊籍赴任南鄉郡時,就跟過去有本質不同。
他見屬吏驚詫慍怒,當即就表態:“校尉此言不妥,自袁術、孫堅禍亂南陽以來,南陽士民倍受摧殘,不亞關中、河洛。我以為治郡當外和而內寬,保境安民於一方,如此上不負朝廷、劉鎮南期望,下不負士民黎庶。”(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