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南郊,張遼駐地。
北岸戰報傳來之際,一起來的還有曹操的軍令:議論軍事者立斬。
對於軍中吏士的各種議論,張遼也不是很喜歡。
受限於情報不足,軍中吏士的議論,往往偏離真相,
其中種種猜測,又都是吏士們切身利益為主導,做出的主觀猜測。
張遼的部隊這幾年變化不大,多是老人,比較純粹。
以曹操如今掌握的兵力來說,還不足以完成大整編。
也隻有吞並河北後,突然得到十餘萬的在籍兵員、降兵後,曹操才有操作的餘地,將降將的部隊洗練一遍。
所以官渡結束的這兩年時間裡,曹軍各部結構尤其是降將,多數掌握舊部。
曹操也隻能在配兵過程中,給這些降將增加錯役製度下征調的士兵。
比如張遼,麾下軍隊就三種成份,第一是舊部;第二是配屬給他的其他外州降兵,第三才是錯役製度下,家屬被地方軍屯控製的士戶兵。
前兩種士兵會隨著年老、生病、陣亡或者逃亡而不斷折損,曹操又持續補充士戶兵。
所以時間越久,這些降將的獨立性越弱。
張遼還好一些,舊部折損輕微,算上其他降兵、士戶兵,張遼出征時能補員到三千人。
若是戰爭結束,遣散士戶兵,那張遼身邊隻能剩下千餘人。
徐晃這裡的比例更誇張一些,楊奉等人的軍隊被拆解的七零八碎,留給徐晃的本來就不多。
官渡期間,徐晃乾的又是敵後斷糧的工作。
所以徐晃被洗的很乾淨,幾乎隻剩下朝廷配屬的其他降兵和士戶兵;正因為這樣,徐晃出征之際,進行各種配兵後,往往能達到五千。
從配兵上來說,現在的曹軍與江東軍類似;每個將軍、校尉除了本部兵外,還有額外的配兵。
曹操這裡是用其他降兵、士戶兵充當兵力池;江東方麵兵力池中以征募兵、收編的山越兵、豪強兵充當兵力池。
但區彆也很明顯,曹操還活著,隨時可以調整配兵方案;未來如果一口吞掉河北,得到十幾萬兵力的補充,就能全麵調整軍製。
而江東目前的配兵製度是孫策生前做出的各種臨時調整,孫權缺乏威望,無法改變授兵製度。
孫權隻能熬時間,等被授兵的將校老死、陣亡後,才能拿回這部分兵力和‘編製’。
此刻,在錯役製度下,張遼發動兵變的難度較大;徐晃則完全沒有兵變的機會……除非敵兵進圍,可以借敵兵的勢。
否則徐晃敢易幟,他運氣最好的情況下,麾下士戶兵也會逃亡大半。
所以唯一一個能隨時兵變、易幟的是河內郡守劉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