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繼承皇位了!
胤礽批閱奏折的速度比康熙慢許多,每一份奏章他都認認真真地從頭看到尾,包括那些花團錦簇,讚頌帝王又沒有實際性意義的文字。
比如禮部有一位官員就喜歡用比較浮誇的語言來讚美汗阿瑪,先誇汗阿瑪英明神武,再誇獎汗阿瑪體恤下屬,最終引出自己年邁身體不適,想要提前祈休的願望。
胤礽就沒見過有人能夠將文字玩出那麼多花樣來,原來誇獎英明神武的句子還有那麼多替代,讓人讀起來覺得還挺新鮮。
他用朱筆將精彩的誇人句式劃出來,表達對這些新鮮詞的喜愛。批複卿字甚美,誇讚亦美,悅耳動聽,心情舒暢,再來些!
其實前麵寫的都是廢話,最後一句才是重點吧!
小美蹲在胤礽身後,伸長了脖子偷看奏折,光明正大在胤礽耳邊吐槽。
胤礽可是這也是人才呀,能將馬屁拍到這份上還不顯得尷尬,這就是能耐,值得借鑒。
胤礽又拿起了一份奏章看。
禮部某官員稱
太子殿下已經參政議事,皇上在八歲時,太皇太後已經開始為您準備選秀事宜,並張羅婚事了,殿下也已經到了該提前看看的年紀,提前定下名門貴女,早些定下未來的太子妃,從小培養才是。
“汗阿瑪,這裡有人要坑害未成年,”胤礽拿起奏本告狀“兒臣還沒長大,他就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讓兒臣相看未來媳婦了。”
“這種奏本不搭理駁回就是了,”康熙眼皮都不抬一下“你年歲漸長,又開始參與政務,不怪朝臣開始打太子妃位的主意。”
“汗阿瑪準備給兒臣找太子妃了?!”胤礽驚呼道。
“朕幾時說過現在就要給你相看太子妃,這些臣子是瞎操心,”康熙哼了一聲,擺了擺手“直接批駁回,過分的再敲打兩句。”
“就是,兒臣還沒成年,好歹也該等兒臣及冠以後再張羅這事,他們也太心急了。”
康熙不置可否,隻道是“確實太早,看看是誰寫的,你可以責備兩句。”
胤礽得了令,拿起筆就在這奏本上寫孤二十歲前不議親事,莫瞎操心。
外出七十九天的奏本,康熙需要在十天內邊總理目前的政務,邊擠出時間來將它們處理完成,帝王批閱奏本極快,或批準,或是不準,並不廢話。
待康熙將自己禦案前的奏本給批完,胤礽那邊的一小堆奏本才看了一半。
帝王有些不滿意他磨磨唧唧的速度,提點道“莫要太過鑽研小道,準與不準寫了就是,不要猶豫,也不必怕出錯,大致瀏覽一下就閱過去得了,若是照你這批閱速度,朕怕是要批到下個月去。”
“兒臣也沒想到宗室子弟打架鬥毆,這樣的事兒都要上報給汗阿瑪知道。”
“宗人府那兒審案結束總得上個奏本告知一聲,”康熙淡淡道“批準字即可,宗室子打架能鬨到宗人府去,估計是哪位王公家養的紈絝子。”
帝王從不關注那些沒什麼出息的宗族後人,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先祖庶支出一兩個榮養在家的廢物再正常不過,有爵位在身,有錢榮養,他們安安分分的不惹麻煩,也不礙著什麼。
“他們都好會玩青樓、賭坊……”
“這種奏本瞥一眼就得了用得著認真看完?朕要像你這樣較真,光批閱奏本就要累死了。”
“兒臣倒是覺得,如果能玩出花樣來,紈絝子也能做做貢獻,您看烏龜賽跑這個賭法就是他們想出來的。”
康熙拿過了那奏本,記下了兩個紈絝子弟的名字,親自在其上批加重處罰,關押牢獄三月以示警告。
康熙又令胤礽坐到自己邊上,親自演示批奏本的速度,除去瞥一眼就批準與不準,康熙偶爾也會留下兩句話。
如遇上臣子上奏彈劾,帝王回之此子本非好物,今日會有這一遭,朕早有預料。
又如遇上地方官請安折子,康熙又寫愛卿去往兩河已數年,朕甚想念,愛卿身體可還健朗,保重身體,朕等你回京城效力。
另有臣子上書懇請帝王立後,康熙回他此事莫再提起,朕不立後後宮如常安穩,若再以莫須有猜測來上奏,朕將嚴懲有眼疾、耳疾者,絕不輕饒。
胤礽若有所思原來汗阿瑪批奏折也不是那麼嚴肅,還挺隨便的。
肯定啊,皇上批奏本,不管回複什麼那都是皇恩浩蕩,臣子們哪敢說什麼,但是大朋友是太子,你可不能學習爸爸,臣子們不敢說皇上,但是會說您。
這不,胤礽剛坐下來翻閱兩本,就看到有臣子上奏,說太子“不務正業”,說太子出行在外儘想著玩,趁著皇上不在的時候就招納蘭性德去馬車裡與他玩樂,又說太子回城路上還招侍衛去給他“說故事”,連帶著帶壞了大阿哥。
這奏本上的事兒確實是胤礽乾的,可是從那臣子說出來,好似他聽聽故事,與容若聊聊是多麼大錯似的。
胤礽氣呼呼地寫道大人管孤,為何比汗阿瑪管孤更嚴?
另有奏本以悲憫的口吻闡述如今京城已經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地方了,這兒每天都產生特彆多的垃圾,人們在這裡生活,排出的汙水、糞水,甚至是做菜剩餘的菜葉、瓜皮、果殼,這些事務如何處置成了困擾京官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