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第一百三四章_[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繼承皇位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134、第一百三四章(1 / 2)

[清]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繼承皇位了!

趁著沙澄被人叫走去忙政務,曹珍與胤礽竊竊私語“殿下來儀製清吏司做什麼?這兒都是禮官聚集的地方。”

而且還是最受到儒家思想影響,重禮且有些迂腐的文官聚集地。

“禮官總比武官要好吧?”

胤礽小聲嘀咕“你若是得罪了人,禮官罵罵咧咧頂多也就說出一句‘有辱斯文’,武官可是會上拳頭的,你彆瞧大哥在兵部做事,兵部四品以下的武官有好多大老粗,不講道理呢!”

曹珍想了想兵部尚書魁梧的提醒,再對比一下帥顏保的蒼老瘦弱,沙澄文質彬彬,頓時悟了。

“可是禮部這兒還有其他司。”

儀製清吏司是個遍地都是先生的地方,這兒的儒學文士一抓一大把,運氣好的還能抓到家學淵博的大家,而且遍地都是清流,沒有人會放下清高的頭顱來阿諛奉承,對太子殿下的身份也不會太過感冒。

他們不會真心來教殿下的,也不會對殿下歸心,還可能對殿下退避三尺,公事公辦。

胤礽提醒曹珍“你忘了之前汗阿瑪給孤安排了許多儀仗禮官?”

這些儀仗禮官,滿臣有部分是跟著三姥爺混的,文臣之中也有不跟三姥爺好的,但是與胤礽混了臉熟,人倒是還不錯啦!

曹珍瞪圓了眼,思索了一番,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

哇!他不在的一年裡,太子殿下身邊發生了好多大事,他都快跟不上殿下步伐了!

去往江寧以後,曹珍就由祖父曹璽帶著教育,還去江寧的學堂進學,結果那學習進度,明晃晃地甩同齡人一大條街,所知知識之廣,受曹璽測試後發現竟已達到了十四少年人學習的進度。

曹璽連連感歎我曹家是出了一個百年難遇的天才啊!

祖母喜極而涕,天天吃齋念佛“感謝老天保佑,感謝佛祖保佑,珍哥兒的病治好了。”

曹珍每每都會反駁祖母“不是老天治好我的病,是太子殿下救了我。”

祖母連連道“對,對,要感謝太子殿下,也要感謝皇上。”

曹家族叔也連連誇咱們曹家這是祖墳冒青煙,要出個大人物了。

曹珍的表弟們仰望他的才華,表兄們紛紛發奮起來,被這位弟弟的學習能力刺激地夠嗆。

曹珍???

這大概是一種一下子從周圍都是神仙人物的環境裡到達凡間的感覺,被誇的時候還挺飄飄然的,眾人的讚美給了曹珍極大的虛榮心,那種遠遠甩開彆人好幾條街的優越感,令他尾巴翹上天了。

但聽誇獎聽多了,耳朵也會出老繭的。

曹珍隻要對比一下上書房裡的學習進度與江寧學堂的學習進度,就能感覺到其中的差距。

這差距令他惶恐,令他不安,唯恐離開的這段時間被遠遠甩在身後。

他不敢沉溺於“凡人”的虛假繁榮中,他想要追尋的那位,一直一直都走在最前頭。

已經有了目標,要向著太子殿下靠近,又怎麼甘心平凡。

在之後半年裡,曹珍又投入了書中,他將帶回江寧的書一一啃完還不夠,還請祖父去為他找書,如饑似渴地吸收著書本中的知識。

祖父見此,為他辭了江寧學堂,轉而聘請名師教他,一個名師不夠,再來一個,如此增加到五位名師。

曹家在江寧根基深厚,富貴滔天,說是當地的地頭蛇都不為過,而曹璽,忠於康熙一輩子,奉皇命賺錢,為內務府的收入貢獻巨大。

曹珍在紫禁城中有天下最好的教育,離開了紫禁城又享受了江寧最好的教育。

肚子裡有了墨水,待回到京城才有底氣,結果一看,太子殿下都已經入朝堂辦差了,而他不僅成了胖球,儘給太子殿下丟臉,還像個拖油瓶一樣墜在殿下身後,也虧得殿下不嫌棄他現在圓得登不上台麵。

不久,沙澄回來,向胤礽告了聲罪,將其帶到儀製清吏司,又招來負責此司的長官薩海,令薩海來帶胤礽。

胤礽看到熟悉的麵容特彆親切,還笑嗬嗬地與他打招呼“恭喜薩海大人升遷。”

薩海躬身道“拜見太子殿下。”

“接下去一段時間孤會在儀製清吏司熟悉事務,還勞煩大人多多照顧了。”

彆說,胤礽有自身從小養出的矜貴之氣,當他笑著與人說話的時候,那股子疏離感散去了不少,令人心生好感之餘,又仰望其尊貴的身份。

如果要小美給儲君的氣質打分的話,可以給胤礽一個一百分,隻要他不張嘴叭叭叭,隻要他掩藏住野馬般自由暢快的內心,彆飄太高,隻從外在看來,似乎真將禮部眾官員唬住了。

相比起來,跟在胤礽身邊的小胖球曹珍就有點自卑了,他低頭捏了捏自己的軟肉,覺得在太子殿下的光環下,有一種自行慚愧的感覺。小胖墩曹珍可一點都配不上太子殿下,站在他身邊就顯得滑稽。

曹珍下定決心,天天吃水煮菜,每天多運動,為的就是快點將肉肉都減下來。

沙澄將胤礽交托給薩海後便去忙公務了,帥顏保不在,他一人乾雙人份的活兒,還得忍受帥顏保留下來用起來並不是那麼順手的吳努春,以至於忙得心力交瘁。

薩海又將下屬們叫來,其中顧八代、多奇、席爾達等皆與胤礽熟悉。

胤礽正式在儀製清吏司中待了下來,他花了約七天的時間,將儀製清吏司掌握的事務大致了解了個遍。

經他的了解,時下人們想要出一本書的成本非常高,高昂的成本不在於墨水與紙張,而是在於請匠人雕刻文字。大清許多匠人仍然在用傳統的雕版印刷,也有用泥活字印刷,而元朝時候的木活字印刷也流傳至今,多種印刷方式並存,其中雕版印刷成本最高,適合印一些畫。

胤礽向薩海提了一嘴“怎麼沒有想到將偏旁部首與另一側字拆開呢?若是以偏旁部首來算,豈不是耗費更少,成本更低?”

薩海“……”

太子殿下說的極對,為什麼之前沒有想到呢?這事兒應該稟告皇上,下達印鑄司,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

內心一番活動後,薩海眼前一黑,為自己即將多出來的工作量感到絕望,他甚至有一些想哭?

除去帝王下令命官員修書以外,來自民間的書籍無法廣泛流通,以至於出現許多孤本,最大的原因就是出書成本高昂。比起請人匠人雕刻印刷,若要少量出書,請個秀才抄錄反而還便宜。

而除去廣泛流通在外的古代經籍,民間文人們想要獲得更豐富的書唯有到處走動,購買。

越是家族有錢,勢力廣泛的人家中書越多,民間也出了許多私人藏書家。

在朝廷中,藏書分為宮廷藏書與官府藏書兩種,將各地的藏書都搜集起來,進行品鑒,留下好書,去除差書。

若是一個人想要出書,需要有大量的錢財,或家中有餘財,或有富商支持。

各地的書籍雜亂無章,而類似於《明史》案的大事,不是因為這出書的人花的錢太多以至於造成範圍太廣引起人注意,就是因為有人告發才導致慘案發生。

不過,民間的印書坊也有不少,就是都是私營性質,沒有進行統一管理。

胤礽此前提出來管理天下書籍,給書籍出版編號一事被丟給了禮部來做。

自從唐宋以來,官府管理書籍的是秘書監及館閣,但是印刷發行又歸禮部來管,朝會上為了這事兒開吵起來過。

秘書監及館閣說他們隻負責收藏官府藏書,而印刷刊印發行朝廷書籍是禮部的事兒。

禮部又說他們隻管過刊印發行,從沒管過天下書籍,這事兒應該是秘書監與館閣之事。

最終還是康熙拍板決定,此事交給禮部來管,因為秘書監及館閣裡養的全都是清閒官職,用來安置名士大儒,拉攏漢臣用的。相比起來,還是禮部更能乾一些。

於是禮部新成立的管理書籍部門,就給安置在了儀製清吏司,為此還特意開辟出來了一塊地方,放置各地書籍,進行審核,現編編號。


最新小说: 重生歸來:豪門契約小甜妻 愛不候時 林瀾的快穿人生 資本家大小姐掙軍功,老公寵翻天 道遊天地 重生之我要做渣女 我體內有座怪物屋 我娛樂圈小糊咖會億點仙法怎麼了 揣崽和首長一家下放,被全家團寵 急!男友太黏人怎麼辦?在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