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5_人性與理性_思兔閱讀 

力量5(1 / 1)

人性與理性!

12

她作為母親,看見兒子對自己開心地笑,甚是愉快;兒子每一次跌倒後一邊爬著,一邊咧著嘴,母親簡直樂開了懷。一般來說,生活不需要眼淚,所以人應該歡笑;生命有了痛苦,才會更加珍惜歡樂;人生中的歡歌,包涵著痛苦的音符。有了跌倒才能有站起,有了承受才能有堅韌;給孩子堅韌,會給人生長河的船配上槳;給孩子堅強,會給想要飛翔的希望裝上翅膀。她想讓孩子從小明白,男人的胸膛容不下淚水,那裡隻有歌聲飛揚;男人的雙臂絕不能軟弱,不然觸及不到遠方的夢想。

挫折能稱量人的力量,折磨能衡量人的信仰。

這一點當母親的清楚,她總是不停地對自己說“不要放棄,放棄就會前功儘棄;不要氣餒,人都能學會走路,秋生不會例外。”習慣失敗,會不怕打擊,人的抵抗力會隨著失敗在增強;習慣痛苦,會不怕傷害,人的承受力會在忍受中變強。素芬剛把孩子輕輕地放在地上,秋生儘力想一個人朝前走,可惜失敗;素芬瞬時彎下身子,把重重地摔在地上的孩子扶起來。孩子不會叫疼,當媽媽的知道那一定很疼,哪有摔下來不疼的道理!隻是有的人能夠忍受,忍受一定增加自己的力量;隻是有的人需要宣泄,把痛苦排出來不一定隻有歡樂。她明白人都是在摔倒中成長,生命在跌倒與站起來的交錯中前進,人生在眼淚與歡笑的交替中飛揚。她唯有忍著當母親的心疼,雙手托起秋生稚嫩的雙臂,讓他的雙腳向前一步一步地邁出。人是一步一步地爬著生命的階梯,登上心中理想的高峰;路是一步一步的走,直到人生的儘頭;隻有要執著的腳步,沒有遙遠的路程;沒有走不完的路,隻有邁不開的腿。但從另一麵來說,人不要想得太遠,太遠腳步丈量不到;人不要望得太高,太高伸手觸摸不到。

素芬的手有些發軟,輕柔地說“寶貝,咱停一會兒。”

“媽媽!”孩子叫一聲,用力掙脫母親溫柔的懷抱,向前儘力伸了腳步;剛邁出左腳,右腳還沒有跟進時,由於重心不穩,“劈啪”一聲狠狠地摔在地在。

母親看見自己的兒子不懼疼痛,心裡除了緊張與心慌,還有寬慰。緊張是由於害怕,害怕如此弱小的身體再次受到什麼意外的傷害,因為他的小手上殘留著摔傷痕跡;不害怕受傷不等於受傷不讓人疼,不流眼淚不等於心裡沒有哭泣。心慌是源自不確定,不確定秋生學走路還要持續多久,畢竟他早就過了學走路的年紀;不確定秋生還要承受多少的摔倒,畢竟他已經摔倒過多次;不確定秋生的人生是否如學走路摔倒一樣,由汗水與泥土組成。不過自己的兒子在疼痛麵前是如此的堅強,在困難麵前是如此的果敢,對打擊無所畏懼,對挫折張開雙臂熱情地擁抱,用必勝的心去戰勝任何可能的挑戰,用高昂的鬥誌去鏟除任何可能的障礙,作為母親還有什麼不能寬慰呢?她知道,秋生不想除了練習走路就桎梏在竹背簍子裡;他想跟其它的小朋友一樣,自由自在;比如程躍進。

程躍進的母親周麗蓉會帶來安慰,與素芬閒談。“不要慌,慢慢來,我相信秋生將來會學會走路的。上天會把機會留給勤奮的人。”

“我也是這麼想的,總有一天,他會學會。”

人不跌倒難以學會走路,符合人的成長規律;人隻要不怕疼,就不怕摔倒。秋生不怕疼,除了自己的堅韌,還有母愛的支持。在母愛包圍下,孩子會快樂;在孩子每邁出一步所付出的汗水裡,含著母親的辛勞;在堅毅的目光盯著前方的背後,是母親無私的寄與和付出;孩子前進時,支撐著他的永遠是母親那雙溫暖的手。

素芬帶著秋生走了幾步,把手鬆開一點,讓它搖搖晃晃地挪動;在將要跌倒的時候用手扶他一下,秋生又繼續歪歪扭扭地向前。每一步是那麼地用力,每一步是那麼地堅定;力量可從鍛煉中增加,信心會在進步中增強。

秋生向前邁左腳的時候,素芬鬆開了手;由於背上向左邊有一個隆起的部份,當左腳落地的時候,重心跟著朝左邊移,身子向左邊傾斜,搖搖晃晃地眼看就要倒地;不知是誰賜與神奇的力量,不知是誰使用了奇妙的魔法,他把自己的身體控製住,沒有倒下!素芬的心裡一震,自己的孩子終於可以獨立地走出第一步;既然成功地走出第一步,那第二步呢?

13

她看著秋生正向前跨出小腿,心裡逐漸發緊,這一步是不是會摔倒呢?應該不會,剛才第一步沒有摔倒;第一步沒有失敗並不等於第二步能成功;成功能加強人繼續下去的信心,信心在成功基礎上建立更穩定。第一步沒有失敗並不等於第二步不會失敗;對失敗的反思會增加力量,力量在失敗的撞擊中會強大。如果他摔倒了呢?那肯定會很疼!承受讓人的心靈堅定,忍受讓人的精神堅強;人有了承受與忍受,習慣痛苦不是一件難事。痛苦的土壤能開歡樂的花,因為埋下愛的種子;素芬在秋生身上種下了愛,秋生能帶給她歡愉。秋生小小的腳掌落地,由於重心是斜的,不能控製平衡,再次重重地摔一個大跟頭;多虧素芬迅急趕上去,一把抓住了秋生,不然差一點他的額頭著地。母親緊緊地抱著自己的兒子,拍拍身上的灰塵,低聲地說“寶寶,咱不慌,慢慢來。”她明白,跌倒了,爬起來,又跌倒了,再爬起來,是一種需要拚搏才能生存的生命;跌跌撞撞是人生,百折不撓是品質。

周麗蓉在一旁說“秋生,不要急,你離完全學會走路,就隻差一步呀!”對彆人來說隻是一步可跨過的小溝,對自己而言卻是一生都可能穿不過的峽穀;這就是差距。

差距是一個人去努力的理由,奮鬥的動力。不能讓現實的寒冷冰凍努力的熱情,隻能用奮鬥的激情溶化阻隔在成功路上的冰雪。不能讓執著演變成固執來僵化人的思維,隻能讓堅強化成力量去衝破慣性的封鎖。

她不能讓兒子安常如故地繼續重複下去,得想更好的辦法。

“沒有什麼好法子呀?”周麗蓉說。

“現在暫時沒有,將來一定會有。”總相信有辦法,人會變得樂觀。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實踐是能力的良田,又是知識的糧食。

“那我們倆是兩個臭皮匠頂一個司馬光。”素芬繼續說。“司馬光小的時候砸缸,砸缸……缸,大缸,我們是不是找一個大缸?”

“找一個大缸來做什麼?”創新總是不按套路,有違常理。

“一個很大的缸,它裡麵不要放水,把秋生放在裡麵。”思維隻要被開啟,方法會從思考中出來。

“不一定是一口大缸,也可以是其它的東西。要讓秋生在裡麵學走路不輕易跌倒,即使是跌倒也能自己站起來。”智慧隻要閃光,總能照耀人的心靈。

講著講著,兩人相視一笑,好像是同時想到了什麼。

“拌桶!”二人異口同聲說出來。

拌桶專門是用來打穀子。一般成正方形,左右有一米五左右寬,上下有四五十厘米高,用木板砌成。竹篾子做得跟四周的木板一樣高,在它的中心區圈成一個圓。秋生在裡麵走的時候就不怕跌倒;在向外麵倒的時候有木板撐著,在朝裡麵倒的時候有竹篾子擋著,在往前後倒的時候可以用手抓住兩邊。

素芬的弟弟程素民把拌桶找來,把竹篾子編成;他用木板鑲嵌在拌桶的底部,把竹竿釘在木板上,再把竹篾固定在竹竿上。

秋生被素芬放在拌桶裡,他的一隻小手放在拌桶的邊上,另一隻小手放在竹篾子上。他當然明白母親的意思,果敢地跨出的一步,二步,三步……。

14

一個人如果不打開心門,陪伴永遠是一種奢求;一個人如果不付出真情,打開心門一樣逃不脫孤獨。所以秋生不寂寞,對每一位見過他學走路的人,送以真誠的笑;對每一位來陪伴他的小朋友,投以誠實的目光;真誠可以換來友善,誠實可以得到溫暖。

秋生被自己的母親抱出來放在地上,踏出第一步,沒問題;踏出第二步,也沒有問題啦!

這讓眾人開心,在秋生能走第二步的成功裡麵有大家的付出;成功為什麼受歡迎?成功讓獲得者滿足,付出者開心。這讓母親釋然;小孩學會走路的裡程少一步,在奔向終點的努力中書寫瀟灑的一筆,在通往勝利的途中增添一麵錦旗。這讓飛翔的鳥兒停下來為他歌唱;歌唱他的不懼憂傷,鬥誌昂揚;歌唱他的不畏悲涼,勤奮堅強;歌唱他不會惆悵,一往如常!

關鍵是第三步?素芬的心跟往常一樣,惴惴不安。假設秋生能順利地邁出第三步,那麼他學會走路的前方將會是一片坦途。

秋生邁出了第三步,關鍵的第三步!

令人惋惜的是,他摔倒了!

這就是現實,很殘酷,卻不能逃避。隻有正視現實才能戰勝殘酷的侵蝕。

這就是現實,很無情,卻不能漠視。隻有麵對無情才可能用愛把它變得溫暖。

學會接受現實,才會粉碎在挫折之後的幻想,努力跨過纏繞在身邊的圍欄。

努力改變現實,才會讓自己的現實與夢想越來越近,才可以聞到夢想彼岸醉人的芳香。

素芬拒絕彆人在此時想把兒子扶起來的意願,讓秋生一個人自己爬起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但都有坎坷;跌倒是生命的必然,站起是人生的必需;在爬起來時,除了自己誰也不是最有力的支撐,除了自信沒有什麼是真正的鼓勵,除了自力沒有更好站起來的方式。不過秋生能爬起來嗎?

能,一定能!素芬在心裡對自己說。

的確是,秋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爬起來啦!

母親的心裡笑了,自己的兒子學會跌倒爬起來!

大家經過合議,用另外一種辦法助孩子一臂之力。程素民砍來竹子,用短的竹子打兩排竹樁,高度差不多及秋生的胸口,行距大約在五十厘米,在竹樁上綁起長的竹竿,做成一個雙杠。素芬在繁忙中擠出一點時間,把秋生放在竹杠中間練習走路。秋生如往常一樣在兩條竹竿中間走著,一會兒朝前正著走,一會往後倒著走。素芬站在孩子的正麵,看著他在兩條竹竿的支撐下向自己走來,輕聲地說道“秋生,過來,媽媽在這裡等著你。”

他聽見媽媽在前麵叫著自己,一步一步地邁向她,走到沒有竹竿的支撐,依然跨向素芬,一步,兩步,立刻是關鍵的第三步;上次是在第三步跌倒的,這次呢?不容素芬多想,秋生迅速邁出第三步,奇妙地,極其奇妙地,真是太神奇了,秋生這次並沒有摔倒!緊跟著秋生邁出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向緩慢後退的母親奔來,直至投入素芬的懷抱,用頭倚著媽媽的下頜。母親緊緊地抱著自己的孩子,如抱著人生的希望;女人抱著希望,在追求自我中會有明晰的方向;人有了方向,現實的悵惘可變為光明的理想。



最新小说: 一人一刀,鎮守華夏三千年 修仙:與女宗主雙修,日久生情了 蘇寒小說主角 蘇寒蕭二小姐 蘇寒蕭雨然 妖龍古帝蘇寒蕭雨然 鎮國駙馬爺 身為時空管理員的我在摸魚 蕭雨慧蘇寒 白狐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