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摩擦生熱_憤怒的兩晉南北朝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 第100章 摩擦生熱

第100章 摩擦生熱(1 / 1)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石勒既有心弱化石虎在後趙的影響,在許多關鍵場合便刻意把表現的機會讓給彆人,希望一段時間之後就有成效。

可惜事與願違,凡人總有無可奈何之時,石勒聰明一世,終究在這件事上栽了跟頭。

石堪擒獲劉曜,石生隨即鎮守長安,石勒的養子們不覺間成了後趙最耀眼的明星,但他們忠誠有餘,才華到底不及石虎,雖然石虎遭到了短期的雪藏,仍然足夠掌控全局。

漢趙政權南陽王劉胤得知長安落入後趙之後,幾經輾轉還是決定要把首都奪回,於329年8月,終於初見成效,長安周圍的郡縣群起響應,數萬大軍圍困石生,石生沒有持久作戰的準備,頹勢很快顯現,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派人向襄國求援。

石勒接到書信之後大失所望,但前線危急,總要有人收拾殘局才行,這時候縱觀全國上下,能一舉擊潰劉胤的將領,除了石虎之外再找不到第二個,雖然他很不想派出石虎,可是除此之外彆無他策。

9月,石虎終於迎來了事業的另一個高峰期,內心既興奮又興奮,簡直不能更興奮,率領兩萬騎兵迅速向長安出擊,將士們受他的熏陶,各個激情四射,打起仗來感覺渾身充滿了神力,最終在義渠大破漢趙兵團。

劉胤眼見節節敗退,當即立斷重新向上邽撤退。不想石虎並沒有放過他的意思,乘勝追擊,一路上屍體互相重疊,綿延數百裡,很快上邽也宣告崩潰,劉胤和太子劉熙全都被俘,然後連同親王、公爵、將軍、指揮官等共計三千餘人全遭斬首。

作為屠城專業戶的石虎,當然沒放過這次的機會,尤其在內心的狂野被壓抑了多日之後,更是喪心病狂地把五郡匈奴中的所有劉姓皇族和貴族屠各部落全都坑殺,從此劉淵一族徹底覆滅。

果真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石虎一戰便將漢趙的所有積蓄全部掃蕩乾淨,不但後趙舉國對他欽佩有加,更讓秦隴地區的其他民族膽戰心驚,氐王蒲洪和羌部落酋長姚戈仲,全都識相地歸降石虎。因為氐羌部落人丁興旺,石虎便趁機加以拉攏,上書推薦蒲洪為六夷軍事總監,姚戈仲則擔任六夷左司令官,然後將他們的十五萬篷帳全部遷移到司州、翼州加以安置。

蒲、姚二人原本依附劉曜,現在主子亡國了,他們倒因此升官發財,部眾也從偏僻的山區遷入中原,後來又各自借機建立割據政權,成了人生贏家。

雖然從此後趙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但石勒與石虎的矛盾卻已激化,內部危機越發突顯,等到三年後石勒歸天,終於釀成大禍,至少對於石勒父子而言,絕對稱得上是災難。

在後趙的災難爆發之前,周邊國家的問題會更加明顯一些。

在這一時期,論朝局的動蕩莫過於拓跋鮮卑,他們自進入四世紀以來,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裡接連換了6任首領,變動之快直教南方的鄰居望塵莫及。

325年,被母親惟氏扶立為首領的拓跋賀傉,好不容易可以擺脫母親的束縛而獨立為政,才剛體驗到權力的滋味居然患病死掉了,他的弟弟拓跋紇那繼任代王之位。

但是拓跋紇那的運氣不太好,上位兩年便遭到石虎的瘋狂襲擊,被迫把首府遷到了大寧,以躲避後趙的壓力。他本以為這樣就能安然過活了,卻不知內部的敵人居然也突顯出來。

前任代王拓跋鬱律何其威武,一度帶領族人雄據塞北,結果竟遭到惟氏的暗殺,令人扼腕,他的長子拓跋翳槐時刻未忘父仇,終於在329年聯合賀蘭部落成功發動政變,搶回亡父的代王之位,拓跋屹那則被迫投奔宇文部落,從此雙方不時爆發衝突。

拓跋翳槐上位之後竭力與後趙修好關係,希望借以獲得發展壯大的機會,為了表達誠意,特地把弟弟拓跋什翼健送去襄國當人質。拓跋鮮卑終於漸漸走上了正軌,離崛起之日越來越近了。

向來成長都伴隨著無儘的痛苦,這是任何人和任何團體都不得不麵對的。

東晉王朝自然也不例外,實際上它遭受的磨難更加深刻,如果追溯到西晉時期,從八王之亂一直到蘇峻之亂,舉國上下飽受摧殘。

當然這些年的各種悲劇也絕非一無是處,因為百姓流竄,衣冠南渡,變相促進了長江流域和其他邊遠地區的開發,也推動了國內各民族的融合,各類思想文化互相碰撞,大大豐富了國人的精神世界。

但站在當事人的立場上,他們或許考慮不到那麼深遠,唯一關心的隻是自身的生存發展而已。

實際古往今來的絕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自己而奔波操勞,或是充實自己的精神,或是堅固自己的身體,或是維護自己的人際,僅有極少一部分人會考慮到整個人類的發展進程,為全人類的繁榮而絞儘腦汁,為天下人的苦難而憂心忡忡。

東晉王朝雖然湧現了一大批混蛋,但也不一些真正為民請命的所謂賢人,雖然他們對於全人類的發展貢獻有限,但與草菅人命之徒終究還是高出太多了。

石勒統一北方之際,東晉王朝的朝臣們也在著手清理蘇峻之亂的殘餘勢力了。

329年正月,高級國務官陸曄聯合弟弟左副行政長官陸玩,一起說服了蘇峻的部將匡術,讓他獻出了台城,歸降勤王軍。原來被蘇峻控製的官員得知這一喜訊,紛紛前往投奔,並擁護陸曄擔任宮城軍區司令官,陶侃則讓毛寶鎮守台城的南城,由鄧嶽鎮守西城。

石頭城中被挾持的官員們也準備投奔勤王軍,劉超和鐘雅等人密謀帶著司馬衍逃出城去,不想被蘇逸的部將任讓發現,被砍了腦袋。

但城外大勢所趨,勤王軍節節勝利,建威將軍府秘書長滕含很快擊破蘇逸大軍,並將蘇逸斬首,溫嶠則在秦淮河一舉將蘇碩斬殺。整個石頭城守城的將領隻剩下韓晃一人,被迫放棄城池,率軍投奔曲阿的,而不久便被揚烈將軍王允之擊潰,郗鑒的軍事參議官李閎乘勝追擊,在平陵山將叛軍徹底剿滅。

王允之是王導的堂弟王舒之子,在家族青年一代中算得上是佼佼者,尤其他的名字很是耐人尋味。其實在東晉之前,國人的名字基本都是單字,但到了東晉之後,雙字的名字越來越多。

究其原因無非有二一是隨著清談的昌盛,天師道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在經過了西晉的積澱之後,到東晉已是非常普及,與道有關的文字也漸漸被人們重視起來,甚至融入名字裡麵,成了一生的符號,像“之”“道”“玄”這類字又很少會被統治者避諱,於是大量應用於名字之中,而等到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興,以“僧”“法”“慧”“元”等為名的人也多了起來;二是大家族人丁興旺,單字的名字很難瞧出其輩份,而雙字則為此了便利,琅邪王氏為此做出了很大貢獻,後來許多士家大族紛紛效仿。

王允之算是這方麵的領頭羊,在他之後湧現了一大批以某之為模板的人名,而且這些人名中也不乏一些名人,像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劉牢之、顧愷之、劉穆之、陳慶之、祖衝之,等等。

雖然大禍終於塵埃落定,但建康宮城已成一片廢墟,皇帝司馬衍隻能暫時住建平園,溫嶠於是提議把首都遷到豫章,三吳的豪傑們則請求遷都會稽,隻有王導認為“孫權劉備都曾說建康是帝王之家,古時候的帝王,絕不會因為窮富而遷都,隻要能推廣農業,勤儉節省,何必憂愁衰敗,如果荒廢耕田,樂土也終會變成廢墟,而且北方賊寇正密切關注我們的一舉一動,一旦露出懦弱之相,逃向蠻荒之地,對外既喪失威信,對內也不會平安,恐怕不是良策,應以一變應萬變,力保鎮靜,則人心自然安定。”

以王導的地位威望,他既這麼說了,朝臣們自然也不好反駁,於是朝廷著手重修皇宮,並任命禇翜為建康市長,禇翜極具治理州郡之才,很快就使京城從戰亂中恢複過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靈氣複蘇:冥界主宰 影帝的契約妻 娛樂:一不小心就火了! 縱橫與連橫 為美好的戰錘獻上群星 小楊工,你妹喊你回家吃飯! 重獲新生的我寵妻上癮,事業封神 重生之末世孤狼 無慘的自我修養 離譜!隨手撿的男人竟是孩他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