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前涼劇變_憤怒的兩晉南北朝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 第151章 前涼劇變

第151章 前涼劇變(1 / 1)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姚襄到底是戰場上的老手,估計殷浩大軍快要從後麵趕到,於是讓部隊白天做出逃亡的假象,晚上秘密埋伏,等待獵物。

殷浩得到前線的報告,興奮地督促大軍急行追擊,走到山桑時,被從天而降的姚襄部隊攔腰截斷,殷浩大軍頓時崩潰,輜重全都喪失,死傷一萬多人。

姚襄目送著殷浩逃到譙城,然後接收晉軍的全部武器,讓哥哥姚益固守山桑,他自己則進入淮南。

殷浩受此奇恥大辱,怎麼可能心甘,重整兵馬,讓部將劉啟和王彬之,進攻姚益據守的山桑。

姚襄隻覺幸福來得太突然,領兵從淮南出動,和姚益左右夾擊,像砍西瓜一樣,大敗晉軍,並斬了劉啟和王彬之,並得以進占芍陂。

這次殷浩完全沒脾氣了,姚襄順勢渡hn下,進駐盱眙,招集連裹脅流亡的難民,部眾已達七萬人,然後委派郡、縣長,開荒墾田,鼓勵農耕,種植桑麻,訓練士兵,準備乾一番大事。

為了避免與東晉再起衝突,姚襄特意派人前往建康,指控殷浩的罪狀。

朝廷接到姚襄的上書,內容合情合理,全都有理有據,根本無從辯駁,於是隻得吃了這個啞巴虧,並暫時讓謝尚任jx淮南軍區司令長官,兼豫州督導官,鎮守曆陽。

征西大將軍桓溫幾年來一直上書請求北伐,但一直遭到拒絕,他心知肚明,都是殷浩在搗鬼,如今終於抓到了殷浩的把柄,趕緊上書指控殷浩的罪狀,並請求將其罷黜。

此時民間也對殷浩大為失望,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眾人口中可以挽民於水火、拯救江山社稷的奇男子,而是舉國的罪人。

朝廷迫於壓力,隻好把殷浩貶為平民,放逐到東陽郡的信a縣殷浩遭廢黜之後,常常用手指在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卻不知讓他這種貨色治理國家,本身就是最怪誕的事了。

從此桓溫正式成了東晉王朝真正意義上的一把手,可他畢竟武勝於文,考慮到殷浩的為人倒也不是一無是處,桓溫原本有心把他推薦到中央擔任文職,然後一起輔佐小皇帝,便寫信征求他的意見。

殷浩當然大為高興,將要回信的時候卻又陷入了糾結,既擔心回信內容不夠恰當,又懷疑桓溫的用意,封口後又拆開,拆開後又封上,反複十幾次,最後精神恍惚,竟把一個空白信紙裝到信封裡。桓溫看到後十分惱恨,從此和他斷絕聯係。

於是這位曾經的清談大師終於在貶所鬱鬱而終,成了街頭巷尾最大的笑話。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桓溫激動地熱淚盈眶,於354年2月,親率步騎混合兵團四萬人,從江陵出發,另讓梁州督導官司馬勳從子午穀北上,正式開啟北伐的征程。

就在他出發之前,北方本就多變的局勢再起波瀾。

353年10月,前涼張重華自從擊敗前秦之後,仿佛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突發重病,不得不考慮身後事了。

他的世子張曜靈隻有十歲,基本上算是不通人事。而他的哥哥張祚,精於諂媚之事,內外都對他一致讚許,與張重華的親信趙長、尉緝等人情同兄弟,甚至與張重華的母親馬太後長期保持不正當關係。

民兵司令常據意識到張重華一旦死去,張曜靈勢必落入張祚的控製,以張祚心術不正為由,力勸張重華把他逐出中央,在枹罕之戰大展雄風的謝艾也不斷上書,請張重華早做決斷。

然而張重華昏庸無才,絲毫不考慮良臣的勸諫,執意不肯。倒是引起了張祚集團對常據和謝艾的不滿,常據並不大才,張祚對他倒不介意,而謝艾在前涼頗有名望,注定是個大威脅,於是采用各種手段中傷謝艾。

終於,張重華不辨黑白,按張祚等人的意思把謝艾貶為酒泉郡長。

臨行前,謝艾再度上書“有權的奸佞控製政府,國家將有危險,請準我回京侍奉左右,長寧侯張祚包藏禍心,不久必將發動叛變,主公務必將其驅逐!”

上書並沒有讓張重華看到,張祚直接截獲了,對謝艾更加怨恨。

11月10日,張重華自覺回天乏術,腦袋卻突然清醒起來,親手下令征召謝艾擔任首都衛戍司令官,兼全國各軍區總司令,輔佐幼君。

可是這時候的前涼政府已完全落入張祚之手,詔書沒能走出宮門半步便被銷毀。

11月18日,27歲的張重華駕鶴而去,張曜靈於當天繼承王位,稱最高指揮官、涼州督導官、西平公。趙長則假傳張重華的遺命,讓張祚為全國各軍區總司令長官、撫軍大將軍,輔佐新君。

張祚的野心當然不止於此,很快就在馬太後的首肯下,廢黜張曜靈,而自命總司令官、最高統帥、涼州州長、涼公。

馬太後萬萬想不到的,張祚一旦掌握權力,立刻露出其猙獰的麵目,先是誅殺了張重華之妃裴氏和謝艾,然後瘋狂地張重華的妻子和女兒們,甚至連他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也不放過,後宮的女人不管何樣身份,隻要入了他的眼,統統占有取樂,惹得朝堂上下無不對其厭惡鄙夷,民間更是四處傳唱《詩經》裡麵的《牆有茨》,以諷刺他們國君之荒謬。

《牆有茨》中這樣寫道“牆有茨,不可掃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牆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牆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

當初老實本份的張重華尚且無心國事,荒淫無道的張祚就更不把國事放在心上了,他上位的目的仿佛就是要把國家送向毀滅。

嫡長子製固然是穩定朝局的有利手段,但因此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尤其這種庶長子和嫡長子不是同一人的時候,往往給兩個人都帶來很大悲劇。

慕容翰的遭遇尚未遠去,又發生在張重華的身上,隻不過他們的身份恰恰相反,慕容翰是庶長子受害,而張重華則是嫡長子遭罪。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從鬥羅開始的調律者生活 娛樂:重生豪門公子,玩轉香江 我的旁白不太對勁 結婚五年 九劍靈心 穿書後,我被龍傲天們團寵了 玄幻:開局被兩個係統爭搶著綁定 千年世家:從商鞅變法開始崛起 劍心爭渡 芒果七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