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全盤漢化_憤怒的兩晉南北朝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 第437章 全盤漢化

第437章 全盤漢化(1 / 2)

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拓跋宏的主要心思都放在改革上麵,南征隻是臨時起意,並沒有特彆堅定,因此遇到點挫折就立刻北返,繼續他未竟的大事。

朝中多數人的想法也很堅定,一直想勸拓跋宏收回成命,老老實實地走回老路、正路。

即便國家中樞已經遷到洛陽,這部分人仍未放棄努力。

魏軍撤回不久,馮誕的父親、太師、京兆公馮熙在平城逝世。

495年4月3日,拓跋宏就在彭城就近為馮熙舉行了祭祀哀悼典禮,留守平城的皇家師傅、主管朝廷機要、平陽公拓跋丕,聯合最高行政長官陸睿,一同上疏請求拓跋宏回駕平城,主持馮熙的葬禮。

拓跋宏回複說“開天辟地以來,難道有身為天子,卻老遠為舅父奔喪的怪事?而今剛剛重建洛陽,怎麼可以胡言亂語,誘使君王陷於不義!最高行政長官、副行政長官以下官員,應交付監察官員分彆加以貶降或罷黜。”

緊接著拓跋宏下詔迎接馮熙及其正室博陵長公主的靈柩,南下安葬洛陽,禮儀完全效法西晉時期的司馬孚。

拓跋宏意識到目前的改革深度遠遠不夠,所以那些占據高位的大臣才天真地以為還有回旋的餘地,單純安撫勸慰是沒有用的,最佳的應對策略就乘勝追擊。

4月22日,拓跋宏前往魯城親自祭祀孔子,第二天任命孔府四人、顏氏兩人,分彆擔任官職,並遴選孔子後裔中的嫡長子一人,封為崇聖侯,專門負責孔子的祭祀事宜,再讓兗州州政府整修孔子的陵墓,重新建立石碑,碑刻頌辭。

孔子其人可謂家喻戶曉,即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拓跋宏此舉正是在國內樹立起儒學的權威,把儒學推到高位,一場全盤漢化的改革即將開始。

回到洛陽後,拓跋宏在金鑾殿召見文武百官,問大家“你們希望我遠比商周,或是希望連漢晉都不如?”

拓跋宏的二弟、鹹陽王拓跋禧,事先已和拓跋宏排練充分,當即回說“我們都希望陛下能超過前代聖明君王。”

拓跋宏說“那我們應該移風易俗,還是一直因循守舊?”

拓跋禧回說“但願聖明君王的政治日益革新。”

拓跋宏說“你們的富貴是要及身而止還是想傳給子孫?”

拓跋禧回說“願傳至百世。”

拓跋宏說“既然如此,我們必須大力改革,除舊創新,你們不可違背。”

拓跋禧說“上令下從,誰敢違背。”

拓跋宏說“我現在打算禁止鮮卑語,完全使用純正的漢語,30歲以上的人,鮮卑語已成習慣,或許不容易馬上改變,但30歲以下的人,正在朝廷供職,言語不可保持舊腔,如果有人故意說鮮卑話,當貶降或罷黜他的官職,各位要深以為戒,你們說對不對?”

大家紛紛竊竊私語,過了一會兒,忽然全都安靜下來,不約而同地說“陛下的指示完全正確。”

拓跋宏接著說“我曾與李衝討論過這個問題,李衝說天下之大,各地語言並不相同,皇帝用什麼語言,什麼語言就是純正聲音——李衝說這種話,簡直罪大惡極,應該誅殺。”說著看向李衝,又說“你辜負國家,應該由監察官拿下。”

李衝趕忙脫下官帽,低頭認錯,拓跋宏這才罷休,又責備留守洛陽的官員,說“昨天我經過大街,看見仍有人穿鮮卑服飾,相關禁令早已頒布,你們為什麼不執行我的命令?”

大家紛紛叩頭請罪,拓跋宏反而火氣更大,叫囂道“如果我說的不對,你們應據理力爭,為什麼陽奉陰違?”不等大家回應,接著下詔,以後不但不許穿鮮卑服飾,在朝堂之上也絕不能再說鮮卑話,有違犯者一律免除官職。

幾天後,拓跋宏再下詔“南遷洛陽的鮮卑人,都應安葬在邙山,如果丈夫死在代北,妻子靈柩可運回代北合葬,如果丈夫死在洛陽,則不準把靈柩運回代北合葬,其他散布各州的鮮卑人,由他們自己決定,隨政府南遷洛陽的鮮卑人,逝世後都要葬於河南,不準把靈柩運往黃河以北。”

6月21日,拓跋宏下令改變度量衡的標準,采用長尺、大鬥,完全依照《漢書律曆誌》的規格。

年底的時候,拓跋宏又在光極堂召見百官,當麵賞賜他們漢人的冠帽衣服,為新年做準備。

496年的春節剛過,拓跋宏立即下詔“鮮卑人把大地稱為拓,把君王稱為跋,我的祖先原是黃帝姬軒轅的後裔,我們的保護神是大地之神,所以姓拓跋。土是萬種顏色中最純正的黃色,更是萬物的元始,所以皇家拓跋應改姓元,功臣元老,從代都南遷,凡是複音節的姓,一律改成單音節的姓。”

於是拓跋宏從此成了元宏,其他鮮卑姓諸如跋跋改為長孫、達奚改為奚、乙旃改為叔孫、丘穆陵改為穆、步六孤改為陸、賀賴改為賀、獨孤改為劉、賀樓改為樓、勿忸於改為於、尉遲改為尉。

之前曾出現過的長孫嵩、奚斤、叔孫建、穆崇等人,都是鮮卑人,隻是采用了改後的姓。除了拓跋皇姓,其他鮮卑姓在史書上基本都是隻出現了一次,就是在本年用以說明孝文改革的成果,畢竟鮮卑姓太多,如果之前用跋跋、達奚之類的姓,本年之後又改成漢姓,難免令讀者思維混亂——當時的史官們想的還是很周全的。

元宏非常景仰漢文化,以致到了盲目的地步,認為漢文化的一切都是好的,把自己種族的所有傳統全都拋棄掉了。

完全拋棄傳統本來已經很過分了,他還完全繼承了漢文化裡的許多糟粕。

有關文化的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儘人皆知的真理,但元宏顯然被漢文化迷失了兩眼,認為漢文化裡的一切都是好的,都要拿來複製——這是孝文改革最失敗的地方。

這場浩浩蕩蕩的改革,進展到這裡,其實已經到極限了,元宏如果能見好就收,不致把國家帶入衰落的境地,然而他到底還是向著黑暗越走越遠。

元宏十分重視門第家世,因範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在漢人群體中備受推崇,元宏特彆從這四大世家中挑選了優秀的女兒到後宮當自己的妃子。隴西郡的李衝,因為才能卓越,深受信任,在政府中的地位至為尊貴,所有姻親裡麵沒有一個不知名於世,元宏也娶了他的女兒為妃。

與世家大族結姻,是漢人王朝的君主們的慣用手段,尤其在兩晉時期體現得至為明顯,士族政治正是以此為基礎的。



最新小说: 靈氣複蘇:冥界主宰 影帝的契約妻 娛樂:一不小心就火了! 縱橫與連橫 為美好的戰錘獻上群星 小楊工,你妹喊你回家吃飯! 重獲新生的我寵妻上癮,事業封神 重生之末世孤狼 無慘的自我修養 離譜!隨手撿的男人竟是孩他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