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這件事上了史書,那自己的名字可就跟屎尿綁一塊了。
譙周頓時寒毛豎起,想想就覺得可怕。
所以他逢人說這件事的時候,便語氣堅定的說,這全都是吳班的計策,是吳班的功勞。
巧合的是,另一邊的吳班則逢人就說自己非常佩服譙周的智計百出。
吳班說自己隻是個搞軍械的。
而譙周為了讓自己與此事擺脫關係,讓世人相信自己絕對沒有參與。
決定以後的人生中,一定要一直在為國為民的仁義之事中刷臉,打造名士形象。
譙周的附議令費禕對這個益州派的後進多了幾分好感。
看來雖然此人對敵人惡毒了些,但對自己的民眾倒是講究章法,是個乾吏。
費禕的成份很複雜,出生地在江夏郡大家族,但與東州派毫無關係。
年少時父母雙亡,由族父費伯仁撫養。
費伯仁的姑母是原益州牧劉璋的母親,他與劉璋便是表兄弟,因此被邀請入益州。
費禕便從小在益州生活長大。
但他還未成年做官的時候,益州便被劉備拿下了。
所以費禕算不得益州本土派,但也不能算劉璋舊部,隻是跟這兩派的人都能攀上交情。
他和董允因為有才學和名聲,再加上成分清白,便被劉備作為二代班子培養。
立劉禪為王太子(也作世子)後,二人便做了劉禪的王太子舍人。
這是他們第一個領朝廷俸祿的正式官職,是劉禪的私臣。
雖然他在益州長大,但是卻跟籍貫所在的荊州派走的更近,與諸葛亮交好。
但他不排斥益州派,或者說,他是個非常適合居中調和多方派係的人。
譙周附議之後,吳班、王甫等人也跟著附議了。
隨後荊州的眾多文武群臣也跟著附議。
仁義之名畢竟是他們主公的立身之本,想來世子也會蕭規曹隨。
雖然現在有了些許瑕疵,但在荊州卻是上下都不會懷疑劉備的仁義。
當年劉備攜民渡江,真的是百姓自願跟隨,當然這裡麵也有曹老板屠城威名赫赫的功勞。
但不可否認的是劉備的得民心,尤其是他那句:“夫濟大事者,當以人為本。”
老劉的覺悟還是很高的。
另外,劉備在荊州毋庸置疑的仁義之名,裡麵其實還有劉禪的一份功勞。
作為主公家眷的劉禪被落在後麵,百姓得知此事後無不為之感動。
這領導忒踏馬仗義了,在他心中,咱們老百姓比他老婆孩子還重要。
啥也彆說了,碰上這樣的領導就跟了吧。
而後來都督荊州的關羽對底層老百姓也挺好,頗得民心。
所以荊州整體的施政風格便是寬仁的儒道為主,刑法為輔,跟西邊的益州是反過來搞。
當下大多數人已經表態,但劉禪依舊沒有作出決定。
如此一來,不少人立刻就開始思索劉禪到底是何心意。
糜芳、董允這兩個不對付的家夥,此時竟步調一致,開口道:“臣有議論。”
二人對視一眼,董允退讓了,拱手示意糜芳先說。
純粹是因為糜芳雖然已經沒有實權,但明麵上到底是堂堂兩千石的南郡太守,官比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