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漢軍攻下竟陵後便停滯,西邊漢軍攻下夷道縣後也停滯下來。
夷道縣緊鄰江邊,城池雖小的,但卻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城北便是夷水彙入長江的並入口。
在夷道縣以東十餘裡,長江向東北彎曲,水麵較窄,漢軍在此渡江。
此時吳軍已經開始收縮,孫權退兵,江上吳軍戰意並不盛。
漢軍將陸運至此的小舟投放到江中,在上遊地區,一路跟隨警戒的吳軍也沒有大船。
此處聚集的吳軍水師船隻和漢軍所部署的數量幾乎相當。
漢軍屯兵江北,鬆滋的吳軍援軍屯兵江水南岸。
江上,雙方水師弓弩手箭矢狂撒。
或有艨艟穿梭其間,兩船相撞之後便開始白刃戰。
劉禪的旗幟高高飄揚,漢軍個個悍不畏死。
吳軍卻不一樣,幾次戰敗之下,再加上沒有足夠分量的大將坐鎮,他們沒有以命相搏的意願。
江東世兵製下,隻有兩種軍隊,一種是將領的部曲非常強,另一種便是孫氏政權的雜兵。
這些沒有被那群江東名將所統領,便是孫權親掌的一群雜兵,他們的組織度並不高。
很快,吳軍水師便敗下陣來。
令人驚喜的是,江對岸的吳軍看到水師敗退,竟然撤軍了。
劉禪認為這是個好機會,立刻下令大軍強渡。
當時,向寵認為應當求穩,便勸諫道:
“世子殿下,如此強渡,若是對麵的吳軍忽然殺回趁機攻我前部,吳軍水師也水路殺回擊我中部,我軍將麵臨險境啊。”
他的發言,頓時引得譙周和劉禪的哈哈大笑。
按理來說,這個擔心並不多餘。
但是向寵熟悉軍事,卻不熟悉吳軍。
若是吳軍是令行禁止的強軍,對麵有高級彆將領坐鎮,還真有可能施行這詐敗誘敵之計。
但他們不是,眼前這批低質量吳軍能做到此事的能力無限趨近於零。
而且,讓撤退的吳軍重新組織反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東吳士兵在將領帶領下勇猛衝鋒非常有攻擊力的。
劉禪帶著譙周等人,跟吳軍可是沒少打交道。
深知東吳的軍隊打仗十分依賴將領的發揮,就是一鼓作氣的打法。
而一旦被奪了氣勢,逃跑起來那可真是轉進如風,敵我雙方都攔不住。
所以,東吳的軍隊可以詐降、可以背刺,但絕對不能玩什麼詐敗,因為會變成真敗。
“渡河。”
劉禪非常堅決的下達命令,當然,他也派人沿江邊巡邏,以防止萬分之一的吳軍水師反殺回來的可能。
結果事實上,直到最後漢軍全員渡江,沒有看到任何吳軍阻撓。
江上吳軍是敗退,而鬆滋的吳軍撤走,則是因為其將士完全失去戰意。
後方爆發瘟疫的消息令他們人心惶惶,一旦大軍撤退,前線的廝殺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不如留存有用之身。
漢軍很快便兵臨夷道縣城下,按照慣例,先是派使者入城勸降。
吳軍守將名為李異,是陸議的部將。
他接待了使者,但是拒絕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