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開科效果不錯,題目簡單,錄取了不少人。
他們有了官身,立刻就成為魏吹,開始給曹丕歌功頌德。
隻是,這些人質量太差,可以搖旗呐喊當啦啦隊,但不能處理政務,隻能給人打下手。
要想擁有忠誠且高效的人才隊伍,就得將選官用官的權力收回手中,曹丕決定再進一步。
他要將人才選拔的權利收歸中央,而要實現這一步,關鍵是製定完善的選拔人才製度,讓其具有法律意義。
其實,當下已經有了新製度的雛形了,曹丕所要做的就是將其規範化、製度化。
兩漢的察舉製,到了東漢末年,已為世家所操縱和利用。
世家讓誰是孝廉,誰就是,中央朝廷無法插手。
他們左右了各地的鄉閭輿論,使察舉滋生了種種**的現象。
即所謂的,“舉茂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彆居”。
腐朽的察舉製一方麵扼殺了寒門、豪強的上升渠道,另一方麵士人集團占據朝堂把持政權。
另外,察舉和征辟兩個組合拳打出,還出現了‘二元君主製’這樣的畸形產物。
被舉、或被辟為官的人除了效忠皇帝,還要效忠舉主,有時候甚至效忠舉主的重要性大於效忠於皇帝。
但凡是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不會滿意這樣的事情。
曹操曾一度試圖改革人才選拔的方式。
當然,畢竟是前無古人的創新,老曹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無法一步到位。
曹操的第一步是壓抑以清議名士為代表的地方豪族勢力,通過破壞朋黨交遊的方式削弱豪族互相之間的密切程度。
當然,完全廢除鄉裡評議是不可能的。
老曹治理地方還要考士人呢,不能把他們往死裡得罪。
於是,在打壓私人清議的同時,還發展了由官方出麵組織的清議活動。
把清議納入政權軌道,地方名士的清議也便合法化,使名士與政權合作。
並且,曹操多次頒布唯才是舉令,指導官方評議工作要以‘才能’為核心。
這時候已經出現‘品第’這個名詞,可以說以品第之法選拔官吏,始於曹操。
當然,‘品第’這個詞不是曹操首創的。
是孔子首先根據天賦才能和根性,把人分成了上、中、下三品,即著名的“三品論人”說。
後來,班固受到孔子的啟發,編訂了一個“九品”人物表,對上古至秦代近兩千位曆史風雲人物進行評價。
班固在三品的基礎上把人細分為“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曹丕所中意的,便是班固的“九品論人法”。
隻不過,曹丕要用這種人物品評的已經不是評騭“古人”,而是品第“生人”。
於是,曹丕便召集陳群、司馬懿,君臣進行了一場深入的探討。
這倆人是曹丕當世子時的‘四友’,鐵杆心腹,可以信賴。
一連商討了好幾天,總算是將整體框架梳理出來。
名字確立了,就叫九品官人法。
評價標準三人商定的結果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
家世雖重要,但不是唯一標準,寒門子弟若真有才華依舊能脫穎而出。
甚至在曹操唯才是舉慣性影響下,現階段會以才能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