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摧毀了大部分城上的布防,並且漢軍發起衝鋒的時候,城牆上的守軍也早已陷入混亂。
漢軍雲梯、衝車齊出。
魏太守發覺形勢危機,當即帶著親衛頂在一線,與衝過來的漢軍廝殺。
但是城牆上畢竟出現了不少防禦空洞,箭雨也不密集。
漢軍在付出一些的傷亡後成功在城牆上開辟陣地,並且越來越多的漢軍士兵湧上城頭。
民兵和征召來的壯丁完全不是漢軍的對手,魏軍正卒也因為漢軍漸漸擴大的人數優勢而被逼得節節敗退。
戰鬥從午時開始,申時三刻便結束了。
最後一波魏卒被堵在城門樓子裡,人數不過百人。
對峙又持續了半個時辰,最後魏太守絕望的自刎。
戰後清掃戰場,劉禪得知就這麼一段時間的攻城,漢軍就陣亡士兵三百餘人,重傷四百餘,輕傷六百人。
因為趕時間,劉禪不能等到將城牆轟塌後再進攻。
漢軍的士兵不可謂精銳,戰士們不可謂不勇猛,敵人不可謂不弱小。
可就是這樣巨大的優勢,正麵攻取臨渭縣這樣一個中等城池,都要付出如此代價。
所以劉禪一般情況下,非必要不會強行攻城。
臨渭是漢軍目前為止碰到的第二個需要強攻的城池,另一個是上邽。
看著廣魏郡太守身死,安定太守崔諒越發感覺自己早早投降是個正確選擇。
他將安定的戶籍賬冊悉數交出,態度非常誠懇。
隻要劉禪有需要,可以任意使用安定郡的人力物力。
隨後劉禪帶兵入城,進入府衙,同時命人清查府庫。
“廣魏郡名字不好,換個名字吧。”
眾人聞言,皆是若有所思,紛紛提出了許多改名意見。
劉禪首先駁斥了‘廣漢郡’,因為益州已經有個廣漢郡了。
最後經過一番商討,決定將‘廣魏郡’改名為‘略陽郡’。
郡治也搬到略陽,這樣更能突出略陽是戰略要地。
之後,為了更好的統籌管理新占領的區域。
劉禪請諸葛亮先暫時都督天水、南安、略陽、安定四郡。
讓諸葛亮上,這是目前劉禪能想到治理這四個地方最高效的辦法。
諸葛亮需要負責處理政務、安撫百姓、組織屯田。
還要轉運糧草、軍械,保障大軍的後勤補給,以及征召一批新兵進行訓練。
對於有不同技能的百姓,如紡織,飼養牲畜,製作陶器,打鐵,釀酒,製作各種奢侈品的匠人都登記入冊。
官營作坊需要陸續展開。
當然除了民生,更重要的是軍事方麵的,尤其是馬政。
南安郡麵積廣大但隻有四座城池,因為其境內是大麵積的草場。
雖然不適合種地,但非常適合推行馬政。
因此諸葛亮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劃定區域,選拔人手,儘快初步建立季漢的馬政體係。
與此同時,老劉不斷從漢中發來官員和吏員入駐新征服的領地,進行戰後的重建和統治。
那些直接投降、態度良好的郡縣長吏基本都是官複原職。
他們基本上都是本地的豪強大戶,因為投得快而得以存留下來。
這些人大約占了一半左右的職位,另一半則是朝廷安排人手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