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漢軍的雲梯、井欄、衝車、襄陽炮等工程器械的打造即將完成。
劉禪決定先攻打郝昭,然後再攻打魏平。
在打造攻城器械的同時,劉禪還派略陽呂氏投靠過來的嫡係子弟呂嵩,在土地硬實處挖掘地道,想通過地道進入城裡。
呂嵩,字子喬,是如今略陽呂氏的少家主。
略陽呂氏從出身上講是氐族人,而從血緣上講是漢族人。
其鼻祖是西漢初年的呂澤,就是那位大名鼎鼎呂雉呂後的兄長。
漢朝首屆外戚,開國功臣周呂侯呂澤。
後來在漢文帝初期,周勃陳平等討伐‘諸呂之亂’,狠狠的殺了一批呂氏族人。
其中一部分人為了避難,逃入氐人之中。
與當時的氐人酋首進行聯姻,以女婿的身份立足。
不久之後呂氏就成為了該氐人部落的首領,然後按照漢人的傳統父死子繼、世為酋豪。
後來遷徙到略陽,複著漢人衣冠,成為本地大姓之一。
或許是身處氐人中依舊保持的對於文化的驕傲,呂氏有很強的向漢之心。
再加上祖輩們的淵源,劉禪對呂氏的歸來自然是熱烈歡迎的。
在劉禪眼中,哪有什麼氐人,都是漢人,呂氏和他的部眾們通通都是漢人。
數千氐人牧民一句話的功夫就成為了漢人牧民。
受呂氏的影響,這些部眾並不介意成為漢人,這也算是呂氏家族為民族融合做出的貢獻了。
他們漢化程度本就很高,絕大多數人都會漢話。
接下來就是讓他們不斷與漢人通婚,一兩代人後就會從言行舉止中自覺的把自己當成漢人。
呂嵩本人弓馬嫻熟、孔武有力,畢竟這是在羌氐部落中當首領的必要條件。
同時他也頗讀了許多書本典籍,隻是沒有名師指點,且因為氐人出身,在魏國的九品中正製中甚至得不到被評價的資格。
當劉禪抵達後,抬手就任命他為郎中,後又以鷹擊司馬的軍職,歸屬於薑維麾下。
兩相對比之下,呂嵩瞬間對季漢朝廷充滿了歸屬感,因此挖地道挖得很勤奮。
隻不過,魏將郝昭在城內設置了聽甕,提前發現了他的這一意圖。
於是在城內挖橫向的地道進行攔截,使得漢軍的地道戰術折戟沉沙。
聽甕,是一種口小腹大的罐子。
聽甕的發明的時間很早,在戰國時期《墨子·備穴》中就對聽甕的製造和使用方法有詳細的說明。
而聽甕的發明是華夏工匠智慧的體現,是電子竊聽器出現前最有效的竊聽工具。
在後來的使用過程中,聽甕得到了不斷的改進。
因此漢代的聽甕自然是比墨子時期的更為先進一些。
郝昭一早就將製作好的聽甕埋在地下,在甕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
安排了專業的人守護在旁,有偵測需要時,側耳伏在上麵,就能“聽”出周邊的動靜。
郝昭命這些人發現任何異常都要向他彙報,因此才能及時發現漢軍的行動。
其實聽甕還有更高級的使用方法,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讓專業情報人員坐於甕中,聽辨聲響,這叫“罌聽”。
不過對於挖地道這樣的大動作來說,側耳伏在上麵已經夠用了。
而且為了減少情報失誤,軍隊中往往有培訓盲人來專門執行“聽”任務。
古人們已經發現了,當一個的某個五感失靈後,其他感官的靈敏度往往會被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