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鈞,字德衡,扶風人。
年幼時家境貧寒,又因為有口吃的毛病,不擅言談因此並不被人重視,連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才華。
馬鈞早年生活比較貧困,所以長時間住在鄉間。
從小口吃,不善言談。但是他很喜歡思索,善於動腦,同時注重實踐,勤於動手,尤其喜歡鑽研機械方麵的問題。
沒有足夠的資本去學習經傳,幸而他本人也是比較關心生產工具的改革,最熱愛的是器物製作方麵的事。
不夠優越的家庭環境,因而讓父母放棄了讓他讀書入仕方麵的幻想。
這樣一來,反而能沉浸下來研究自己的興趣愛好。
因為他在傳動機械方麵有很深的造詣,所以鄉裡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稱他為“天下之名巧”。
當然,這一方麵是因為他的不少發明創造對此時的生產力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另一方麵則是家裡人想要借此為他揚名,畢竟有了名聲好做官。
這個時代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
不過想要打造名聲,需要有上位者賞識,不然依舊得不到中正官一個高品的評價。
可惜的是,馬鈞的出身太低,郡中青年才俊排隊等中正官點評,他已經排到了五年以後。
五年,誰能保證五年裡不會發生什麼意外?!
沒人能保證,因此先前曹丕下令四方進獻造紙工藝的時候,馬鈞也嘗試借此為官。
不過,術業有專攻,馬鈞擅長的機械製作,而不是工藝改造。
再然後便是張零、張柒等人進獻雕版印刷術。
讓剛剛有了這方麵的想法的馬鈞直接戛然而止。
馬鈞決定背井離鄉出去闖蕩闖蕩。
蜀道難走,剛進入蜀中他身上的盤纏就花完了。
差一點他就混不下去要回家了,不過,幸好劉禪下令各地要加強普法宣傳。
所以各地審案子的時候,官府是鼓勵百姓來旁聽的。
通過判決案例來進行宣傳,要比天天給他們念叨法律條文管用。
為了吸引老百姓去聽,官府給旁聽的民眾免費的午餐。
又能聽故事又能吃飽飯,因此各地反響不錯。
所以馬鈞到了一地,便常常去地方官府旁聽審案。
因為是不限量,所以馬鈞往往會吃個頂嗓子眼,有時候一天隻需要吃這一頓。
當然,這個行為自從他離開綿竹縣後便再也不做了。
當時他正在美滋滋的旁聽,就等著一會去蹭頓午飯。
被告是一個凶神惡煞的黑社會頭頭,當場被判了十年。
此人相當的不服啊,一臉橫肉,惡狠狠的說
“在座的每一位,我出來後一個都不放過!”
馬鈞被這十年之約嚇了一跳,不過他雖然口吃不善言辭,但腦子還是很靈光的。
犯人隻說了在座的,沒說站著的,馬鈞登時就站起來了。
然後犯人注意到這個小動作,眉頭一皺“好小子,到時候第一個找你!”
當天,馬鈞是第一次蹭飯卻沒胃口吃。
幸而,饑一頓飽一頓的,總算是來到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