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鬥爭隻講利益,不講對錯,南匈奴去卑向曹魏表達誠懇的認錯態度。
曹丕便赦免了他的罪過,讓他以後老老實實的在北邊做大魏的藩屬。
當然,是不是權宜之計誰也不好說。
因為雙方都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實力在現在跟對方打上一場,各自有各自的麻煩要處理,因此最佳選擇都是接受議和。
大筆的錢糧賠償分批交付,再加上司馬懿肯向本地豪族讓步,也得到了他們拿出部分家財的資助。
所以他手裡的物資肉眼可見變得充盈起來,這為他發起對鮮卑人的秋季攻勢了物質基礎。
然而北疆的隱患不止鮮卑一個。
遼東的公孫淵似乎在看到北方大亂鬥的情況後非常興奮。
遼東三代基業讓他覺得自己兵精糧足,因此公孫淵認為是時候謀求北方霸主的地位了。
有沒有那個能力先不說,公孫淵真的很能作。
雖然孫權現在因為不想吸引曹魏火力,而與公孫淵隻保留地下情不敢公開。
但公孫淵可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他從古人的智慧中尋找到自己的施政方針,采取了遠交近攻的策略。
他找到的盟友便是塞外鮮卑,而他要近攻的目標則是烏桓。
烏桓人在數次被中原王朝擊敗之後,已經漸漸分化成兩部分。
尤其是烏桓的最後一任大單於蹋頓在白狼山之戰中被張遼斬殺,自此烏桓各部落徹底離散,無法重新凝聚。
一部分向塞外逃竄,融入了鮮卑、夫餘、高句麗或者遷居遼東。
另一部分則是內遷,成為中原王朝的打手,並且不斷漢化。
其實烏桓人算是相當倒黴的北方遊牧民族了,整個部族從誕生到消亡,九成的歲月都在受他族欺負。
漢初,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擊破,部眾離散,烏桓這一支逃至烏桓山,因以為號。
信奉薩滿教,認為死者之魂曆經險阻回歸到赤山是最好的歸宿。
因為烏桓勢孤力單,被匈奴人征服,役屬於匈奴。
匈奴單於每歲向烏桓征收牲畜、皮革。
若逾時不交,便沒收其妻子為奴婢,十分嚴苛。
成為匈奴人附庸之後又遇上漢武帝,西漢對匈奴發動大規模反擊。
武帝元狩四年,漢軍大破匈奴,將匈奴逐出漠南。
烏桓又轉為漢朝的附庸,被南遷。
始置護烏桓校尉,持節監護烏桓各部不得與匈奴通,其內政、外交、貿易都受到漢朝廷的掌控。
後來匈奴人漸漸恢複生機後也對烏桓進行著壓榨。
烏桓成為匈奴王庭和大漢帝國的雙重附庸國。
王莽執政,令烏桓不再向匈奴繳納皮布稅。
匈奴遂劫掠烏桓人畜,讓烏桓生活苦不堪言。
王莽又驅烏桓攻匈奴,以烏桓妻子為質,以殺戮為威。
苛政猛於虎,逼得烏桓人投降匈奴,劫掠漢人。
漢光武建武二十二年,匈奴發生內亂,且遭旱災蝗禍。
烏桓終於發現機會,乘機攻擊之,匈奴逃往漠北。
烏桓自此站起來了,不再給人當狗了。
連漢光武帝劉秀都要以金、帛賄賂拉攏烏桓大人。
然而,三年後,小冰河時期來臨,牧草不豐,牲畜死亡,人口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