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的第二道防線就是北到岐山,南到郿縣以渭水為核心的防線。
漢軍進攻,糧道靠渭水所以會沿著渭水進攻,而魏軍防守糧道也靠渭水。
所以郿縣便是漢軍下一個必攻之處。
郿縣守軍與城外紮營的夏侯霸形成犄角之勢,趙雲兵力有限,想要奪取城池是很難做到的。
三個月裡,漢軍與魏軍小規模衝突不斷。
千人以上規模的戰鬥發生了六次,趙雲軍贏三,平二,敗一。
先前為了配合主力打下陳倉趙雲對郿縣進行猛攻,著實讓夏侯霸嚇了一跳。
直到徐邈率領一支魏軍前來支援,趙雲便放棄攻城。
回到渭水南安的五丈原大軍營地,與魏軍繼續對峙。
徐邈是燕國人,曹操還是丞相的時候,帶著他平定河朔,任其為丞相軍謀掾。
後試守奉高縣令,再任東曹議令史。
建安十八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允許其設置尚書、侍中和六卿等官。
徐邈便成為第一批魏國官員,被任命為尚書郎。
後來,徐邈又出任隴西、南安兩郡太守,對西部局勢比較了解。
黃初元年,魏文帝曹丕即位,建立曹魏政權。
五年裡,徐邈曆任譙國相、平陽太守、安平太守及潁川典農中郎將等職。
所到之處,都留下很好的名聲,被賜予關內侯爵位。
如今關中告急,曹丕便讓他在潁川招募兵士入關中馳援。
曹丕在從北線拉出來八千正卒後,迅速開啟了第二波支援。
下令允許一些人口富裕地區征兵,一定程度上放寬了地方領兵的限製,徐邈便是其中之一。
趙雲並不戀戰,見敵軍再來增援,立刻便後撤回營。
五丈原,高約150米,寬約1公裡,長約5公裡。
三麵淩空,極為陡峭,兩邊環水,是一處攻退自如的兵家形勝之地。
趙雲直接依照地勢修建營寨,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地利。
本來,一開始夏侯霸的營寨是駐紮在渭水以北的。
似乎是有些忌憚趙雲的名聲,而采取隔河對峙的手段。
但後來看到陸續有百姓逃奔漢軍,夏侯霸才決定轉移營地。
“百姓積聚皆在渭南,此必爭之地也。”
遂引兵而濟,背水為壘。
夏侯霸在選擇軍營修築地方的時候,也儘可能的為自己爭取地利。
他背靠渭水,選了一個河道彎口凹陷的平地。
營寨隻拉了一個弧線就修了一個三麵環水的軍營。
多修建箭樓土台,將營地防禦屬性拉滿。
魏軍渡河之後,很好的阻斷了百姓投奔漢軍的通道。
此前,這裡隻是整個關中戰場的一個分戰場,但是不久之後,這裡便將成為兩國對峙的主戰場。
諸葛亮在攻破陳倉後,留下孟獲與馬岱善後。
自己則是親自率四萬大軍沿渭水東進,與趙雲合並一處,攻取郿縣。
同時,他還令張飛、陳式率兵支援魏延、霍弋去敲掉雍城,繼而進攻張合。
自去年在成都被閒置的於禁病逝之後,張合已經成為五子良將僅剩的碩果。
於禁在被俘虜之後並沒有遭到迫害,但同時也不會有人任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