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弋率領的一萬五千眾兵馬,五千是吳班屯駐渭水渡口之兵馬。
剩下的則是四千長水校尉騎兵,以及劉禪專門調撥的六千乾天衛軍的精銳重步兵。
這兩部戰兵皆是全員著甲,五成鐵甲覆蓋率,剩下的也是雙層皮甲。
絕對的精銳,張合輸的不冤,就那些魏軍,誰來守都不好使。
霍弋領兵風格與劉禪極為相似,便是足餉足糧,將士們的待遇優厚而軍令嚴苛。
不必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為將者隻需做到賞罰分明就可以了。
因為有著極其厚重的陣亡撫恤,所以雖然戰時有用戰友屍體填壕溝的行為,卻也沒有影響戰鬥意誌。
不如說,他們大多數人都有向死而生的意願。
妻母子女富貴無憂,便是為大漢戰死疆場那也是軍人的榮耀。
戰損約有一千來人,多是吳班在第二道壕溝那裡的損失。
顯然魏軍的損失更大,估算應該有兩千具屍體,然後有兩千八百名俘虜。
僅繳獲的甲胄就有千副,強弓勁弩千餘,箭矢無數。
原本俘虜指認一個穿著將軍鎧的是張合,吳班大喜,以為立下大功。
結果一提審才發現竟然是與張合互換衣著的親兵,而張合本人已經混入逃兵中不知所蹤。
或許是死於某個普通小兵的亂刃之下,或者再次逃出生天,一時也無從查證。
霍弋倒是不甚在意,他從劉禪那裡聽說過,魏將張合是名將檢驗機。
能夠擊敗他的才有資格稱為名將,而張合碰上名將也隻會被打的落荒而逃。
而此人逃跑方麵乃是天下一流,便是名將也難搜捕到他。
而霍弋所在意的是,自己今後是否能被稱一聲‘名將之資’了。
雖然劉禪並沒有強行要求他們時間,但也必然是越快越好。
顯然,這方麵霍弋他們的表現是完全超過了劉禪的預期。
既然如此,那就兵貴神速到底,在前軍將戰場打掃個七八成後大軍主力開始渡河。
便是趁著夜色渡河也無所謂,渡河的時限之內也已經沒有任何敵軍能趕來威脅。
渡河之時,或許是看著霍弋獨領風騷,又或者覺得魏軍太弱。
其他將領也頗起了心思,便又有向劉禪主動請纓帶兵出戰的。
比如張南、馮習這些跟著劉禪征戰久了的老人,卻被劉禪壓下。
窮寇莫追隻是表麵理由,實際上就是要讓這些潰兵回去散布消息。
且逃跑過一次的兵短時間內不適合再上戰場,因為他們更容易逃跑。
中部軍依照編製也分為五軍,吳班並入後,霍弋統領的前軍兵力最多,去除戰損一萬四千的兵力。
其次是中軍一萬人馬,其中包括其餘四千乾天衛軍,理論上由劉禪親自指揮,
張南、馮習則分彆統領五千人馬為左右軍。
然後是張苞引一萬五千人為後軍,帶著大量的輜重壓後。
不是劉禪故意要打壓張苞,而是張飛覺得他兒子是個毛躁小子,怕他魯莽行事,請劉禪特彆要看住他。
張飛一直致力於家族轉型,看到兒子像他自己那樣露出勇將的性子就生氣。
他理想中的兒子是那種一手撫劍、一手拿著《論語》或者《春秋》的儒將。
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思年齡越大越強烈。
其實劉禪覺得張苞當勇將還行,當儒將可能就有些難為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