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農楊氏在曹魏那邊的投資,無異是相當失敗的。
曹操多次對楊彪下殺心,雖然最後沒殺他,但是魏國朝堂對楊彪是幾乎關閉的。
尤其是弘農楊氏押注曹植,連嫡子楊修都被殺掉了。
曹丕代漢後,任為光祿大夫,待以賓客之禮,但也隻是給他這個閒職供養而已,並沒有任何實權。
沒殺他,也隻是因為他的年紀大,資格老而已。
總之,弘農楊氏在楊修死後,基本告彆了曹魏的中央。
不過他們家大業大,且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楊家盤踞地方。
借著家族人脈跟其他士族盤根錯節打好關係,力求在下一個創業風口搞好投資,以圖再起。
就比如河內司馬師,楊彪楊修死後,其實楊家私下裡跟司馬家的關係不斷破冰。
司馬家族想要躋身一流士族領頭羊的位置,需要楊家在背後的默默支持。
而楊家想要再回到中央,掌握從地方到中央的權力階梯,成為士族完全體,就需要一個有前途的盟友。
而曹魏裡麵,多個士族中,原本最有前途的應該是司馬家。
隻可惜陰差陽錯,因為漢朝廷北伐,導致司馬懿當時在外任,而曹丕又在這時候崩逝。
司馬懿沒能及時回到洛陽,人不在中樞,以至於沒能成為四大托孤重臣之一。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楊家跟司馬家綁定不深,這時候,楊家發現了新的投資對象。
那就是整個家族轉投漢朝廷。
東漢弘農楊氏四世三公,天下聞名,整個家族的生存手段也是相當靈活。
自關西孔子楊震以降,楊秉,楊賜、楊彪都官居太尉,並且都以忠直而聞名。
而楊修也是早在曹丕篡漢之前就被殺了。
這樣一看,不屈身事賊的楊家妥妥的大漢忠良啊。
還彆說,你還真就彆說,君子論跡不論心。
至少從行為上楊彪跟曹操不對付,楊修跟曹丕不對付。
楊修之子楊囂頗感幸運,覺得是祖宗冥冥之中給予庇佑,活該他們弘農楊氏跟著漢室再次偉大。
家族世代研習《歐陽尚書》,獨家解讀,在以前除了家族子弟、門生故吏之外都沒有資格學習。
而現在,楊囂代表弘農楊氏,將他們掌握的知識教育交給朝廷。
換取了楊炳成為太學博士,目前漢朝廷太學裡麵隻有四名博士,含金量不可謂不高。
而且從事教育事業,按照傳統的思想觀念慣性,凡是從太學走出去的學生,都得在楊炳麵前自稱學生。
天地君親師,楊家很快就能在漢朝廷這邊建立起廣闊的人脈。
有了人脈,很多事情就好辦了,能撬動無與倫比的資源幫助自身的發展。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說的就是楊家這樣的。
對於這些世家豪強的生存法則,劉禪也是略懂。
當然他不會去打壓什麼,隻會去釜底抽薪。
世家做大的根源是壟斷,包括土地兼並、知識壟斷,進而用他們掌握的經濟和知識壟斷官職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