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績雖然隻有十幾歲,但學識超過比他年長的人,同顧邵齊名,更勝過陸遜、張敦、卜靜等人。
陸績容貌雄壯,博學多才,見多識廣,是跟諸葛亮這種有才有顏值的人為同一類人。
虞翻是東吳有名的老臣,襄陽龐統也是荊州有名的學者,雖然年齡都比陸績大,但是都和陸績關係友善。
劉禪就是虞翻嘴裡得到了此人更詳細的信息資料。
得知此人死在了鬱林郡,他的遺物也大都留在了這裡。
據說,當時陸績自知將會逝世,便作辭說:
“有漢室誌士吳郡陸績,幼時整修詩經、書經,成年時擅長於禮經、易經,受命南征,遇上疾病,遭遇命運的不幸,嗚呼,悲哀啊!”
到死之時,他仍然以漢室臣子自居。
那就好辦了,劉禪自己就是漢室皇帝,是他的君主。
那麼收走他的物品為國用也算他為國儘忠,合情合理,大不了多給他的家人一些補償嘛。
甚至劉禪很久之前就給他補償了,奪走他家主之位,還害他客死異鄉的陸遜及其全家,可以說都是被劉禪算計死的。
建安二十四年,陸績去世,年僅三十二歲,留下兩男一女,當時年齡都不大。
同族陸瑁將他們接到自己家中撫養。
本來是要帶回吳郡的,但是陸家再次遭難之後,陸瑁便到鬱林郡定居了。
當今的鬱林太守是原本東吳的一位將軍,名叫戴良。
因為行事風格尚武,對少數民族的打壓有點厲害,抓了不少人家的青壯擴編自己的部曲。
江東政權一直對山越蠻夷采取高壓政策,尤其是私兵製度下的武將。
抓捕山越蠻夷補充自己的部曲是常有的事,許多武將起家都是靠征討山越,然後有了軍隊征戰疆場。
戴良便是如此,他擔任太守期間,沒少動兵征討境內的部落。
雙方算是積怨已久,六扇門的高級乾部張貳早期奉命潛入鬱林郡。
帶著在本地建立情報網和搜尋渾天圖的任務來此,當然,也有軍事滲透的任務。
當呂岱出兵之後,張貳便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機會。
於是派人散布真假參半的謠言,說鬱林郡兵馬減少。
太守戴良擔心他們作亂,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製定了一個針對他們的襲擊計劃。
讓這些蠻越緊張,攛掇他們不要坐以待斃,率先發起反抗。
於是,在六扇門的牽線搭橋之下,十幾個部落結為同盟,擁兵數萬起兵反抗孫吳政權的統治。
戴良得知此事後,雖然很吃驚,但也覺得有些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江東蠻越叛亂的事件數不勝數,哪裡發生叛變都很正常。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戴良也不是怕事的。
因為他的地盤與南海郡並不接壤,那裡的動亂暫時不會影響到他這裡。
同時通過情報探查得知,這些蠻越諸部落雖然聲勢浩大,但是他們並沒有聚集在一塊。
所以,隻要自己行動夠快,是能夠分而擊之,形成局部以多打少的優勢的。
於是他主動出擊了,而且是非常果斷的出擊,展現了一個優秀將領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