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長’這個標準則是固定的,從出生就決定了的。
明朝雖然也分封了大量的諸侯王,但是因為老朱在一開始就立下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規矩。
因此明朝中後期再亂,也沒有因為皇位繼承問題鬨過內戰,或出現什麼惡劣的奪嫡事件。
因為嫡長子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的事實。
立長這個標準這個規則,一旦確定。
後世的皇帝和群臣都必須竭力以此為正統,維持下去,否則他們就是不忠不孝。
皇帝和權臣便都不能操作這事了。
當然,這個道理也早就被摸索出來了,周朝就是這樣規定的。
隻是因為漢朝作為從秦朝地基上出現的初創王朝,西漢前期亂成一鍋粥,東漢前期君主威望不夠,中後期亂成一鍋粥。
這個規矩也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得到伸張,而劉禪這裡,則是要好好的給後世曆代君臣立下這個規矩了。
至於曆史上,經常出現的長者不賢的案例。
隻能說這是人類社會不可避免的頑疾,長子是否聰明是概率事件。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提倡晚生優生也不現實,最多是禁止近親結婚。
而一個龐大的國家,統治穩定、延續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君主的長子不需要是最牛的那一個,隻要人正常,不是個傻子能將政權穩定的傳承下去守住家業就行。
所以科舉考試和立長一樣,他當然有缺點,但是它也有著其他製度不可比擬的優勢。
而這優勢,又正好是王朝最為需要的,因此,其就是必然的選擇。
選拔出來的人才掌握權力之後參與治理國家,當然也會犯錯。
但任何人都會犯錯,隻不過從這群讀書努力、學識淵博的舉士們當中選出來的人才犯錯的概率總是要少很多的。
總而言之這科舉考試,就是朝廷官府極大的壓縮選拔官吏成本的最優方式。
民間當然會有一些不屑於刷題的怪才、奇才。
但是科舉的目的不是籠絡所有的人才,而是籠絡全天下儘可能多的人才。
至於這些不一樣的花火,就讓他們點綴人間吧,對於整個國家機器運轉來說,沒有他們,也沒什麼可惜的。
科舉的規則和體製,劉禪隻會一步步的維護強化,不會動搖,用自己接下來的執政生涯去夯實他。
儘管科舉也有缺點,但兩害相權取其輕,自古以來的政治都是妥協的藝術。
接下來,劉禪在皇宮中舉行了數日的審核工作,對考卷評定進行核查,對考官的工作表現進行點評。
有失偏頗者批評處分,公允得所的獎勵表揚,並將考生名籍抄錄皇榜,準備公布。
建興元年三月初一,文舉和武舉最終的排名塵埃落定。
沒什麼太大的變動,劉禪基本上對閱卷官們的評卷結果給予了相當的尊重。
毫無疑問,此次考試依舊是士人占據高位,無論是數量上還是名次上。
除了石苞這一個寒門子弟,皇榜其他前排的名次幾乎都被士族子弟占據。
這也正常,他們幾百年的底蘊不是劉禪三五年能夠扭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