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場戰鬥打得同樣沒有曹叡親自統兵時候那般勢如破竹那般順利,但好在最終都取得了勝利。
據統計,雙方交戰過程中共殲滅敵軍數千人之多。
戰後,又有十餘戶參與叛亂的人家被抄家滅族,以絕後患。
儘管這些魏軍將士,在正麵交鋒時無法與漢軍相抗衡,但是用來平叛絕對是綽綽有餘。
但曹叡從關中抽調而出的魏軍,再加上沿途收編整合的各路兵馬,已然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在曹叡這位身先士卒的主帥激勵,以及眾多州郡猛將的引領帶動之下,這支軍隊士氣高昂表現出來不俗的戰鬥力。
因此能夠輕而易舉地擊敗那些散兵遊勇,本身就非常不成氣候的叛軍。
在國戰失敗後這個風雨飄搖、時局艱難的時期。
曹叡以自己為中心所初創的政權猶如一艘在驚濤駭浪中航行的孤舟,隨時都有可能被顛覆沉沒。
為了能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求得一線生機,並實現從一無所有到崛起壯大的突破性發展。
曹叡不得不在這一“創業”階段采取一係列極端且殘酷的非常手段。
麵對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亂,曹叡毫不留情地下達了血腥屠殺與瘋狂抄掠的命令。
每一場戰鬥過後,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大地都被鮮血染紅,哀鴻遍野,大量的家庭支離破碎。
而雍軍在每一次戰鬥後的抄掠中,都會迅速的發一筆財。
正應了那句廣為流傳的話語:資本的原始積累往往就是一部充滿血淚的掠奪史。
而此時的曹叡,已然踏上了這條不歸路,他必須一路走下去,蕩平所有的造反者。
否則他暴虐的行為隻會成為敵人煽動更多造反者的借口。
曾經,或許還有那麼一絲可能,曹叡能夠放下身段與地方豪強達成和解,從而實現政權的本地化。
讓雍王國逐漸紮根穩定下來,然而,如今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徹底放棄這最後的希望。
雍王國的誕生曆程,堪稱一段徹頭徹尾的外來征服政權的興起史。
在這片土地上,曹叡以征服者的姿態出現,他的意誌便是律法,他的軍隊便是裁決者。
儘管曹魏在此地原本擁有著長達二三十載的統治根基。
但隨著大量地主豪強紛紛起兵造反,昔日的和諧與秩序瞬間化為烏有,這裡變成了一片混亂之地。
按常理來說,曹魏完全有能力派遣精銳的魏軍前來平定叛亂,然後逐步重建起原有的統治秩序。
但對於曹叡而言,那不過是曹霖所代表的魏國的秩序罷了,並非他所追求的目標。
他心心念念想要打造的,是屬於他自己的雍王國的全新秩序,建立一個隻聽從於他一人號令的雍國政權。
然而,在這近乎癲狂的狀態之中,曹叡卻並未失去理智,作為一名被曹操親自教導過的天生的政治家,他深知恩威並施之道對於統治的重要性。
當魏軍成功地渡過了最初那令人膽戰心驚的危局後,曹叡開始展現出其寬容大度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