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冀州是曹魏中央朝廷所在,麵對關中戰敗和皇帝駕崩,中央朝廷不可避免的產生躲起來的心思。
說好聽點是戰略轉進,先苟起來發育發育,說直接點就是慫了,不敢直接麵對。
因此他們大肆封賞重臣,希望在其西邊有司馬懿如同銅牆鐵壁一般堅守著,而南邊則由他曹叡來坐鎮守護。
如此一來,這兩道堅實的屏障宛如一道天塹,將強大的漢軍與冀州徹底地分隔開來,使得曹魏中央能夠稍稍安下心來。
表麵上看,確實是這樣的。
然而曹叡心裡很清楚中央安心的太早了,漢軍絕對不可能就此與曹魏和平共處下去。
無論是西邊的司馬懿還是南邊的自己,都是漢軍要攻打的目標,區彆隻是順序上會有先後罷了。
其中任何一個屏障率先遭到漢軍的猛烈攻擊,那也隻能哀歎自己時運不濟、命運多舛罷了。
而就在此刻,漢軍的首次主攻目標已然清晰明了,是並州。
這一情況反倒令長時間以來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曹叡稍稍鬆了口氣。
可正當他稍微放鬆下來,開始仔細思索當前所麵臨的嚴峻局勢之時,卻突然驚覺,自己高興得太早了。
漢軍此次選擇在這樣一個節骨眼上進犯並州,自己著實捉襟見肘。
當下這個形勢麵對如此局麵,自己根本沒有足夠的能力全力以赴地前去支援。
畢竟此前經曆了半年平叛、以及一場激烈的防禦戰之後,大批的兵馬才剛剛卸下戰甲回歸田園。
整個雍國都還處在戰後的艱難恢複期當中。
士兵們身心俱疲,百姓們更是對戰爭心生厭倦。
農業生產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耽誤了不少進度。
至於商業活動,則近乎銷聲匿跡,更是一片蕭條景象。
曹叡坐在王府堂上,與張合、劉曄、賈逵等一眾臣僚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商討和議論。
眾人各抒己見,分析著當前的局勢以及各種可能性。
經過三日的討論,最終得出了一個令人非常無奈的結論:
倘若曹叡決定動用三萬以上的兵力,並從兗州出征,且征戰時間超過兩個月。
那麼就算明年國家境內就算並未遭受天災,大部分地區恐怕也難以避免饑荒事件的發生。
因為大量的青壯年被征調入伍,本就被耽擱的農田更加無人耕種,糧食產量必然大幅下降,目前的府庫庫存也並不理想。
若是曹叡動員兩萬以上的兵力從兗州出征,同樣征戰兩個月以上。
一旦明年境內不幸遭遇天災,那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屆時,大部分地區將會呈現出餓殍遍地的淒慘景象,百姓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天災這種東西,誰也說不準,就算那群讖緯學家也不能完全預測準確。
麵對這樣嚴峻的形勢,曹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經過反複權衡和深思熟慮,他深知之後若要有所行動,絕不可逾越兩萬人這條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