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軍這邊,河東太守夏侯霸深知局勢嚴峻,部將王衝率領兩千精兵鎮守龍門渡。
他自己親自統率四千大軍,負責守衛至關重要的蒲阪津。
此外,還派遣一名副將帶領另外四千士卒堅守風陵渡。
由於夏侯霸麾下的兵馬數量還算比較可觀,因此暫時得以勉強穩住這三處黃河渡口的防務。
然而,位於河內的秦朗可真是夠倒黴的。
他所統領的兵馬僅僅隻有可憐的五千人而已,但肩負的任務卻和夏侯霸一樣,他也必須牢牢守住三個渡口,即陝縣的三門渡,還有鞏縣與懷縣的渡口。
各個渡口分配的兵力也不儘相同,多則兩千人,少則僅有一千餘人,這樣的防守力量實在是過於單薄了些。
值得一提的是,在包括司馬氏等河內眾多大族的通力協作之下,秦朗成功地動員了大批百姓民夫。
隻可惜,這些臨時招募而來的青壯勞力,完全沒有能力直接奔赴前線參與戰鬥。
雖說在極端情況下,可以將他們當作炮灰投入戰場,但的秦朗絕不會這麼做。
畢竟,如果真讓這些毫無作戰經驗的青壯登上一線,不但會白白占用寶貴的戰場空間,更糟糕的是,一旦傷亡過重,必然會極大地挫傷己方軍隊的士氣。
尤其對於像秦朗部這種需要長時間堅守某個地方的守軍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極不明智的決策。
所以,自從預感到漢軍即將大規模展開攻勢之後,心急如焚的秦朗便先後接連向司馬懿發出了九封求援信件。
而就在他焦急等待援兵到來的時候,漢軍已經如潮水般突然殺到了眼前。
漢軍之所以能夠在關中地區的行軍調動速度有如此顯著的提升,得益於朝廷所推行的修複直道這一浩大的基建工程率先在此地完工。
得益於秦朝打下的優良基礎,這條寬闊平坦的大道迅速重現在關中大地之上,為漢軍的運兵運糧提高效率。
當諸葛亮派出快馬斥候傳達正式進攻的命令抵達後,各地將領紛紛聞令而動。
他們率領著麾下訓練有素的漢軍士卒,迅速湧向預定的作戰地點。
一時間,黃河上下遊的各處都被戰火點燃,原本寧靜的渡口瞬間變成了一片喧囂的戰場,處處可見刀光劍影和喊殺聲交織在一起。
建武將軍張南身先士卒,這次不是試探性進攻,而是總攻,因此不在留手。
他親率五千精銳之師,全軍出擊於龍門渡與魏將王衝展開激戰。
士兵們登上一艘艘堅固的戰船,迎著滔滔黃河水奮勇前行。
水中有暗樁存在,一些小船隻若是速度太快的撞上之後,便會被破壞。
士兵跌入水中,大部分能夠被路過的友軍救起,少部分便隻能依靠運氣自救了。
而這點困難並不能阻止漢軍的衝鋒,全軍上下都絲毫不懼對麵魏軍的弓弩攢射,硬頂著衝到近前逼迫敵人展開肉搏。
待靠近對岸後,他們毫不畏懼地跳下船隻,嘶吼著與魏軍在河灘上貼身近戰搏殺。
張南全身披掛甲胄,乘坐大船抵達對岸,與魏軍河灘防守的船隻撞在一起。
有魏軍士兵跳幫戰,登上漢軍船隻,張南沉著冷靜揮舞長槍應敵。
槍尖閃爍著寒光每一次刺出都能帶起一串血花,將領的英勇激勵著漢軍士兵不斷向前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