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司馬懿與並州眾多豪強所約定好的時間,整個晉陽城瞬間陷入了一片喧囂之中。
街頭巷尾人頭攢動,人們紛紛議論著即將發生的大事。
而在那座有些破舊但依舊威嚴莊重的郡府之內,更是聚集了來自四麵八方、大大小小的豪強家族代表們。
經過一番仔細統計,能夠準時抵達這裡的豪強家族多達九十三家。
在司馬懿的心中,這些數字意味著並州所有有名望、有實力的家族中的三分之二的勢力已經入了他的甕。
相比於山東諸州那密集的人口以及冀州那繁榮昌盛的經濟狀況而言,並州顯然稍顯遜色。
造成如此差距的因素固然多種多樣,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便是胡人。
自從東漢末年開始,這片土地便一直遭受著胡人的頻繁侵擾,使得原本強大的漢人勢力逐漸勢微。
比如在當前這樣艱難的環境之下,司馬懿便憑借其曹魏的餘威和過人的手段成功地籠絡到了數千名匈奴人和烏丸族的騎兵。
並將他們組建成一支義從胡人兵馬以協助自己征戰沙場。
不過話說回來,儘管這些胡人部落暫時願意聽從指揮並為其效力。
但歸根結底,他們終究屬於外族勢力。
與漢人建立的政權之間永遠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彼此間根本不可能毫無保留地信任對方。
實際上,擺在漢人和胡人麵前的道路隻有兩條:
要麼相互融合同化成為一個整體。
要麼就是通過激烈的爭鬥決出勝負,最終讓其中一方徹底消失或被驅逐出境。
比如說,劉豹內心深處其實也認為應當向魏軍施以援手,然而,他絕對未曾有過傾儘全力相助的想法。
他僅僅隻是調遣了其麾下的一名部落首領率領一部分人馬前往協助。
司馬懿見此情形,便果斷地將這些前來支援的隊伍與那些早在之前就已投靠魏軍的烏丸部落合並在一起,統一指揮。
在司馬懿的眼中,劉豹之所以會采取這樣的行動,興許是因為他已然洞察到魏軍如今所處的困境。
若不給予援助,則魏軍很可能麵臨覆滅之危。
可是另一方麵,劉豹顯然並不願意眼睜睜看著自己所統領的兵馬奔赴戰場替魏軍浴血廝殺,以至於遭受大量的傷亡減員。
要知道,這與他們平日裡對其他部落展開的傳統掠奪行徑大相徑庭。
在此番戰鬥中,一旦有所折損,那可就是實打實的純粹損失。
至於最終能否獲得相應的補償,那就全得仰仗司馬懿個人的良知和道義了。
雖說這場戰役本質上屬於一場防守之戰,可對於劉豹而言,這終究不過是他人存亡的一場爭鬥罷了,而非自身的切身利益所在。
正因如此,劉豹根本不可能產生那種為了守護自己部族不顧一切、拚死一戰的念頭。
毫無疑問,司馬懿壓根兒就沒把希望寄托在那些胡人身上。
他心裡明鏡似的,知道這些外族能給予的助力極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