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肆虐前的風景!
尤裡卡是我們今天要投宿的地方。它是加利福尼亞州洪堡縣下屬的一座城市,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這裡隻有二萬七千多人,卻是加州最北端的一座曆史名城。尤裡卡因美國西部“淘金熱”而建立,曾經是美國西海岸北加州的經濟重心。“eureka”是希臘語,原意為“找到了!”。遺憾的是此次沒有訂到美洲大陸唯一的,全麵使用紅木(redood,修建於1922年的大名鼎鼎的eurekan。據說在尤裡卡的老城區隨處可見散發著古典氣息的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隻是不知道有沒有時間去欣賞。
本來要去看yaabay
id,因為不順路就放棄了。
我們在紐波特下榻的這家旅館是包早餐的,早上七點開始供應。早上去餐廳一看,真是挺豐盛的。除了麵包和aff以外,雞蛋、牛奶、酸奶、果汁、香蕉、蘋果及小香腸和baon無不一有,隻是都是西式早餐。
飽餐了一頓,八點半不到我們就出發了。
因為是周日,早上人不多,路上似乎隻有我們這一輛車。
很快我們就到達了sealrock這處景點。沒想到已經有一輛白色的suv停在此觀景點,一個白人老太太站在岸邊看海。
我們在觀景點停下車,我拎了相機下去拍照。
因為還是大清早,天空中的雲比較密集,天光沒有完全顯露出來,隻在遠處現出一些淺藍色的天空。岸邊許多黝黑的礁石浸在海水裡,遠遠望去真象是一群群海豹臥在海邊,間或有那麼一兩隻引頸翹望,似在站崗。海水無聲無息地輕拍著它們,仿佛在哄它們入睡。有幾隻海鷗竟不懼人,落在我的正前方觀望著。
“這裡的海鷗真大!”那位白人老太太同我搭訕。
“是嗎?”因為溫哥華就是一個海濱城市,我見過的海鷗有的甚至比眼前的這隻還大。
“我們住的城市在內陸,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海鷗。”白人老太太接著說。
我同她聊了會兒才得知她是和先生一起出來旅行的,家住美國內陸某個城市。坐飛機到波特蘭,在當地租了輛車出來遊玩。誰知道今天早上剛出來到這裡就把車鑰匙鎖到車裡了,她和丈夫都很焦慮,她丈夫一直在給租車公司打電話,星期天早上找人也不容易。我先生聽說後下車幫忙,竟然幾下子就把車門打開了,而且車門還完好無損。這對老夫妻非常激動,老太太更是熱淚盈眶,連連誇獎中國人真聰明。其實自打定居溫哥華,我先生不止一次讓隻會講英文的老外刮目相看,頗受歡迎和稱讚。
告彆了兩位老人,我們懷著中國人的自豪感離開,繼續一天的行程。幫助了他人,一天心情都很愉快。
不到九點一刻我們就來到了theoerofdevilschurn。看景點告示牌上的介紹,從這裡開始,太平洋海岸古老的火山岩在如雷般攪動的海水的啃噬下,逐漸斷裂成形狀各異的礁石,而拍打著它們的每一波海浪終將帶著巨大的響聲,四分五裂成水的煙花。
四處轉了轉,隻看到遠處山邊幾株鬆樹在海風中掙紮,山下的礁石上水花四濺。這裡地勢有點兒高,上車繼續朝前開,幾分鐘又看到一個觀景台。將車停好,這裡就是傳說中的thor’sell,也就是“雷神之井”。
從高處向遠處望去,視野極其開闊。這裡是海邊非常大的一片礁石地帶,有一條石路向下鋪陳開去,到了半腰分作兩邊,一邊引向左手的一個瞭望台,就在一塊狹長的巨大礁石縫隙的上方,另一條路繼續向下通去,甚至可以到達海邊的礁石。
看介紹隻有晚上才會漲潮,而且雖然多雲但並非雷雨天氣,所以儘管早上的風很大,海水也算波濤洶湧,那飛濺的浪花並沒有雷霆萬鈞,震人心魄的氣勢。沒有想象中巨浪濤天吞沒了無數岩石,然後又如瀑布般從礁石中紛紛瀉落形成海中的瀑布的景象。隻有一波又一波的海濤,反複吞咽著海邊一小塊礁石。海濤退去,礁石顯露,海水沿礁石的邊緣如涎般流淌下來。海水就象是個頑皮的孩子,舍不得徹底咽下這顆好吃的糖果,而是反複在口中吞吐著玩耍。白色的浪花讓礁石顯得更加油黑發亮了。
在此停留了片刻,開車過了一座將山的斷裂處連接起來的石製拱橋,我們又繼續奔往下一個景點。回頭遠望,山邊碧綠的權木應和著天空的淡藍,一片片的白色海浪在墨綠色高山的威嚴肅穆中格外引人注目,這“雷神之井”竟融入在無數的黑色的礁石中不再可見了。
一路上的海岸風景著實迷人。
隨著白雲的漸漸消散,天空越來越藍了,海水也由近及遠從墨綠到湛藍。巨大的山影和層層白色的海浪在曲折的沙灘上輕吻,在沙灘上留下一道道淺白和灰褐色的印跡,遠山飄渺,宛如仙境。
幾經輾轉,待我臨海回望來路,竟意外發現山腰間有幾幢白牆紅頂的建築,還有一個燈塔佇立其間,雖然不知其名但在這漫長錯綜複雜的海岸上,我想一定會有許多在夜裡為航船指示方向的燈塔的。
其間還經過一個不知名的修繕中的鐵橋。這鐵橋的造型比較奇特,兩邊的引橋各占橋總體長度的三分之一,分彆有六個圓拱。橋的主體上部象是兩個鐵製高聳的王冠連在一起,下部中間是一個大的圓拱,兩邊卻是兩個半拱形。整座橋梁笨拙中透著威嚴,仿佛海麵上突然聳起的兩座山峰,從公路上遠遠望去顯得非常地突兀。
中午十二點我們來到了facerock。
從停車場出來向海的方向走一段距離,穿過一塊大大的空地,就可以看到下麵是一個很大的海灘。海灘上的沙粒感覺細致緊密,是淺灰黃色的,上麵散布著一些遊人,看上去比螞蟻還小。有路可以走下去,但站在這裡,那泛著白色浪花的深藍色的大海,海裡無數黑灰色的礁石,和萬裡無雲的天空,讓人有心曠神怡之感。
這裡其實也是因為海水和海風的長期侵蝕,將海邊的礁石雕刻出形態各異的自然雕塑來。facerock是這群雕塑中最為突出的一個。
facerock故名思義就是人臉岩石。確實非常形象逼真,從這高處望過去,這塊礁石就如同一個人仰臥於水中,將頭伸出水麵的模樣。高高的額頭,深陷的眼窩,挺直的鼻梁,微張的嘴以及下頜,都鮮明逼真。頭的下方是一群稀稀落落的小的礁石群,並不能和這個海中的頭顱構成一個完整的人形。繼續向南望去,先是一塊巨大的礁石象小山一樣橫臥在沙灘邊,再向南有一小塊礁石如石筍般長在沙灘上,再過去靠近沙灘邊有兩塊顏色稍淺的礁石,感覺其中的一個象是海獅從海裡探出頭來低嘯,從那微張的嘴裡仿佛能聽到它低沉的聲音。最南邊的沙灘上印著一幅巨大的圖案,各種螺旋形彼此相連,不知是代表翻卷的海浪還是那海螺的造型,也許兼而有之吧,其中還穿插著巨鯨的圖案,非常醒目。這圖案讓我想起了傳說中外星人留下的巨幅圖案,也許是用貝殼或碎石拚成的,時間關係沒有下去細看。最有趣的是這幅圖案前淺淺浸在海水裡的一群礁石,其中一個就象是個頭紮綰巾,身著長袍,仙風道古的道士臨水而坐,在雲遊四方之後,在這裡背靠一座小山,正在眺望太平洋彼岸的故鄉呐。也許是個哲人在臨海思考深奧的哲學問題。
有個遊客朝我這裡走來,看到我手中的相機,告訴我在海的遠處,可以看到鯨魚噴出的水花。我的相機好,沒準能拍到好片。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我將相機的鏡頭轉過去,但鏡頭不夠遠距,雖然肉眼可見水花,但拍出的照片說明不了什麼。雖然有點兒遺憾,我還是連連向他道謝。
風大浪高,海邊的景色頗為迷人,隻是因為時間有限,不能和海近距離接觸。在此停留片刻後,我們坐上車繼續沿途向南。
途中不少的觀景點風景頗好,而且因為今天霧多,雲霧繚繞在巨礁之頂,藍天、綠樹,美景不斷;無風處水靜如緞,遠礁身姿綽約,飄飄渺渺,宛若海上仙境。隻是有的風景礙於車速快,安全起見,無法駐足拍照,略有遺憾。拍攝時的情境真是很重要,運氣要好。本來要去floridakestateark,到了入囗,卻見到一條坑坑窪窪的碎石路,擔心車子出意外,保險起見,放棄了。
下午一點多,我們來到了caebnstateark。
這裡山高風更大,讓人簡直無法呼吸。遠處的燈塔也是標準的白牆紅頂,塔中的燈光忽明忽暗。
和燈塔合影後我頂著風向岸邊走去,這裡並沒有路可以從高處下到海邊,沙灘也是小小的一長條。向下看,就在水邊處立著一塊礁石,狀如揚帆起航的船正準備出海,讓人不禁再次慨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這時來了一群二十歲左右的亞裔年輕人,口中都是標準的普通話,其間隻有一個中年男子,看來是帶隊的。一問是一群中國大陸來的留學生,趁著假期出來遊玩。幫助他們拍了個合影,我們上車離開。車到大門出口時竟碰到五、六隻綿羊,在路上不緊不慢的扭著,向四周望望,似乎並沒有牧羊人,也許是野生的綿羊?跟在它們後邊,好容易又拐上了南去的高速公路。
繼續向南沿紅杉高速路,其實也就是101高速公路行駛,兩旁巨大的紅杉樹越來越茂密,個個筆直的刺向天空,隨著車的前行紛紛向後掠去,很是壯觀。
在sithriver處竟設有一個檢查站。一開始還以為是收費站,排隊到了跟前才知道因為即將進入加州,檢查是否在車上帶有水果和蔬菜。加州有它自己對瓜果蔬菜的嚴格入州限製。不過隻是問了一下,並沒有對車輛進行仔細檢查。好在我們隻有果汁,實體的蔬果頭一天都吃完了。以前坐飛機檢查就很嚴格。
當我們終於到達thoashkuchelvisitorcenter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這個公園的center隻剩下半小時就要關門了。
這個遊客問詢中心整個都是用粗大的灰色木頭製成,在這一片綠地中古樸自然。向服務員拿了個公園介紹和地圖,出來後邊看邊在心中籌劃。舉目向四下看了看,這加州的天氣也是變化多端,剛才還是陽光燦爛,現在卻升騰起濃濃的霧來。四周稍遠處就看不清什麼了,遠處巍峨的群山更幾乎被濃霧籠罩住了。已經快五點了,乾脆就在中心的牌子前留了張影就朝尤裡卡早就訂好的酒店奔去。
到了酒店已經是下午七點多了,順利入住。太陽還未落山,和先生步行到附近的超市購物。
在街上竟看到一個頗有特色的雕塑,是用細細的金屬絲勾勒成一個矯健的男子,弓步舉著一名身姿窈窕的少女,少女立在男子弓立的腿上,向上舒展著整個身體,雙臂上舉,象展翅的鳥兒。夕陽下看不清金屬的色彩,隻能看見這兩具優美的中空的人類的胴體,仿佛暮色中一位畫家用炭筆匆匆在半暗的天幕中勾畫的草圖,讓人此刻隻享受到藝術帶給人的喜悅。
這裡街上不知是無家可歸,還是露營者,一路上見到不少人背著行囊,甚至有的還牽著自己的寵物狗在街上晃蕩。還好,去店裡購物,雇員和客戶都很友善。
今天又開了六百多公裡,先生真是經得住考驗,幸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