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肆虐前的風景!
十多年前帶孩子去迪斯尼樂園遊玩時,因為加州的迪斯尼樂園在阿納海姆市(anahei,即使坐飛機抵達的是洛杉磯機場,而且還在機場租了車,但注意力始終聚焦在迪斯尼樂園上,並選擇住在阿納海姆市。所以雖然當時也去了好萊塢的環球影城(universialstudioshollyood),但也竟將洛杉磯這樣一個非常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忽略了。
這次做計劃時本來想好好地在它著名的格裡菲斯天文台(griffithobservatory、比佛利山莊(beverlyhills、曼哈頓海灘anhattanbeach以及之前錯過的好萊塢星光大道(hollyalkoffa好好遊玩。後來聽先生提到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介紹過這裡的博物館蓋蒂中心很有名,裡麵有很多的藝術收藏品,不禁心思動搖,將目光轉投向欣賞這些藝術瑰寶上了。我上網查了一下,蓋蒂中心確實是個很有名且藏品豐富的藝術博物館。此外還有一個蓋蒂彆墅(thettyvil,裡麵有不少古希臘、古羅馬以及伊特魯裡亞的雕塑和文物,也非常值得參觀。所以將留宿聖莫尼卡後的第一天放在重點參觀這兩個博物館上麵。
這兩個以蓋蒂命名的博物館的原主人保羅?蓋蒂是美國曆史上一個頗具傳奇色彩且有諸多非議的人物。他是石油怪傑,六十年代的世界首富,曾經連續二十年保持美國首富地位。在個人生活上蓋蒂卻有守財奴式的節儉癖好,極端吝嗇,這點可以從一部以他孫子被綁架這場驚天動地的綁架案為原型拍攝的電影《金錢世界》中窺見一斑。雖然在生活中如此吝嗇的一個人,在對藝術的投資和捐贈上卻從不吝惜,他收購了大量的名畫、家具,最終在1968年,收藏有許多他的昂貴收藏品的蓋蒂博物館(也就是現在的蓋蒂彆墅博物館)建成,而且免費對公眾開放。1976年蓋蒂在臨終前,甚至將所有33億美元中的22億捐助給了保羅?蓋蒂博物館,由專業人士,就是現在的蓋蒂信托,繼續管理和收羅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遺產。
先來看看這位傳奇人物的生平吧,這是一個典型的奮鬥者實現美國夢的故事。
1892年保羅?蓋蒂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家庭,父親曾是一名律師,後又擁有一家保險公司,而且也是個石油商。蓋蒂年輕時的願望是當一位作家和外交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父親開采石油的過程,從此和石油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富裕的家庭為他了良好的教育,開闊了他的眼界,也成為他創立自己事業的堅強後盾。1914年一戰爆發,他帶著僅有的五百美元到奧克拉荷馬去創業,並於1915年冬天買下了一塊叫“南希泰勒”的農場,他判定這塊農場的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因為創始初期資金缺乏,他不得不與父親合作,建立了“蓋蒂石油公司”,由此拉開了蓋蒂神話的序幕。
年輕的蓋蒂頗有遠見,他意識到地質學在石油開釆中的實用價值,聽從地質學家的勸告,將眼光投向沒人注意的庫欣油田北麵和西麵的紅土地帶,發現了加伯和比林斯油田,由此在年僅24歲時就成為了百萬富翁。
1921年末,他又以693美元在聖菲斯普林斯附近買下一塊山地,到1923年,這塊地上年產油量達七千萬桶以上,在此後的十五年裡,為他創造了640萬美元的價值。
1930年他父親去世,將一千萬美元的遺產留給了妻子,蓋蒂的母親,隻給保羅?蓋蒂五十萬美元的遺產。美國大蕭條之後,許多石油公司的股票創曆史新低,蓋蒂斷定此時是他創建一個大型石油綜合企業的最好時機,於是他傾囊而儘,在母親的資金援助下,與美孚公司幾番交手終於獲得海濱石油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並在此後的十年間完全控製了這家公司。
二戰結束後,雖然此時的蓋蒂已經快六十歲了,但他依然目光敏銳,將手伸向未來的世界油庫—中東,他要在中東開發石油,然後在美國的煉油廠提煉。那時中東地區已經被世界上七家大的石油公司所掌控,但他選擇了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之間一塊兩國共管的中立區,一塊不毛之地,一片大沙漠,並通過談判獲得了這塊土地六十年的石油開采特許權。雖然此舉一直被石油工業界預言將會以失敗告終,但經過四年不斷的與挫折抗爭,終於在1953年的二月在該土地上發現了含油砂層,開始產出石油,而且一口口高產油井也被陸續打了出來。石油地質學家保守地估計此地的儲油量在13兆億桶以上。此後,蓋蒂開始在各地建造和購買煉油廠,並從1954年起開始營建自己的超級油船隊,在洛杉磯、圖爾薩和紐約建起價值不菲的新辦公樓。到1957年,他的資產就已經超過了十億美元,成為美國首富。
這段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讓人對即將參觀的兩個博物館充滿了好奇心。我們住的聖莫尼卡市和蓋蒂彆墅博物館以及蓋蒂中心剛好呈等邊三角形的位置,這也是為了方便參觀選定的,此次來洛杉磯我們並沒有住在洛杉磯市裡。
今天早上起得有點兒晚,七點半才下去吃早餐,早餐依然很豐盛。等小女兒起來去吃早飯已是八點半了。九點多才從酒店出發,先去莫尼卡碼頭轉了一圈,熟悉一下路線,備之後遊玩時用,就開車直奔西北方向的蓋蒂彆墅博物館(thettyvil。
據說這裡是蓋蒂生前的彆墅,1954年才首次將其改建成藝術博物館。他希望遊客能夠在一個賦予展品生命的環境中感受希臘和羅馬藝術,於是在自己這酷似古代地中海沿岸的太平洋海岸的地產上建造起這座俯瞰太平洋的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是仿造羅馬莎草紙莊園(vildelairi)建造的。羅馬莎草紙莊園是一座氣勢恢宏的鄉村宅邸,位於那不勒斯灣,公元79年因維蘇威火山噴發而被掩埋,如今這座莊園大部分仍埋在地下。十八世紀的挖掘人員曾給莊園裸露在外的部分繪製了平麵圖。蓋蒂的建築師在該平麵圖的基礎上作了些修改,增加了附近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等地其它古代莊園的細節,建造了如今這座博物館。
蓋蒂彆墅於1974年開放,不僅體現了蓋蒂對古典藝術和建築的熱愛,更為他豐富的藏品了一個永久的安身之所,再現了充滿藝術品、噴泉和芬芳花園的古代空間。
蓋蒂彆墅博物館是免費進入的,但門票需要通過電話或在網站上預定,而且隻在周三至周一開放。我已經在網上提前訂好了今天的票。這裡十點開館,我們到達時才九點四十五。在門口向管理人員出示了登記的門票,按指示在停車場交付了二十美元停車費停好車,還有十五分鐘的時間,剛好可以先在外麵的花園和四周轉轉。早上人少,適合拍照。
蓋蒂彆墅博物館是座依山而建的長方形的建築。彆墅入口處的主車道是羅馬式的道路,仿龐培和赫庫蘭尼姆的古代街道,用多邊形的大石塊鋪成。從停車場坐電梯出來就可見到由灰色大石塊建成的高大山牆,迎麵是一幅掛在山牆上的巨型海報,上麵是一尊手持橄欖木棒的古希臘的男性雕像(其實就是古希臘神話中半人半神的英雄赫拉克勒斯的雕像)下麵印著eletothettyvil的字樣。我沒有沿前往博物館入口的小路向前走,而是轉到了旁邊博物館的草本園,這裡也是仿羅馬房屋大多都有規整的花園和家庭花園而修建的,園中栽種著地中海植物,有果樹和開花的灌木以及用於烹飪和醫藥的草本植物。花園是長方形的,裡麵被分割成整齊的小長方形的花圃,種植了各種不知名的植物和樹木。也許正值仲夏,園中綠綠蔥蔥的,除了一條由綠色植物構成的濃蔭的植物長廊外,沒有見到傳說中美麗的藍蓮花。從這裡繼續向北前行就來到了博物館的入口,正對入口處是由無數台階堆砌上去的一個戶外劇院。入口大門外是一道長長的門廊,立著上下兩排高大的斜紋羅馬柱。
十點博物館準時開放。從入口進來先看到的是整幢建築的中庭,它是羅馬房屋中的主要公共房間,開放式的天花板透進光線和空氣,使雨天時雨水可以流入中間凹陷的方形蓄水池,並由溝渠流入地下儲水池。中庭四周立著一些雕像,幾個房間裡展示著一些古希臘時期的各色錢幣、金幣、各種珠寶戒指和一些金屬器皿。
穿過中庭來到了列柱內院。一個長條形的噴水池居於內院正中,兩側立著數個黑色的青銅古希臘人物雕像。水池是用白色的大理石修建的,四周是修剪整齊的綠色植物,它們讓映著天光泛藍的池水幻化出一絲絲的綠意。內院四周對稱地種著一些樹和修剪整齊的綠色植物,還有四個長條石凳供人休憩。內院四周的建築有上下兩層,由數根白色的羅馬石柱環抱成回廊,回廊後是一間間安放著藏品的房間,供人參觀欣賞。
內院北麵一層是赫拉克勒斯廟,精美的地麵是vildeiairi的地麵複製品,是用古代羅馬人珍視的進口大理石鋪成中間的圓形是用綠色希臘斑岩鋪成,然後用伯羅奔尼撤的紅色大理石拚出箭的圖案,最後用北非黃色大理石和土耳其深灰色大理石交替拚成三角形環繞其周。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是赫拉克勒斯的大理石雕像。年輕的赫拉克勒斯身材勻稱健碩,左手拿著一根橄欖木捧,扛在左肩,右手拎著抓獲的獵物,像是一隻獅子。他的重心立在右腿上,麵向左上方,英俊的麵龐上透著堅毅。這尊雕像讓我不禁想到了文藝複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的雕像,除了左手和頭部的姿勢不同外,軀乾的樣貌何其相似,隻是這尊雕像更加秀美,大衛的雕像更加粗獷有力。由此可以看到人類文明藝術的傳承和古希臘的藝術對後世的影響。
內院展廳中還有一些值得記述的雕像是ledaandthesan,這是1775年在羅馬的atehill一個皇宮裡出土的古希臘雕像複原像,頭部來自古希臘神話人物愛神維納斯,伏在她腿上的鵝其實是宙斯的化身。這座大理石雕像,女子麵貌清秀,身姿約綽,右手輕撫那隻伏在身前的天鵝,尤其是那裹住身軀並用左手展開的衣服皺褶,纖毫畢現,栩栩如生。在桔色的背景和黑色大理石基座的映襯下,格外生動。
另外還有一尊雕像,立在半圓形有三層台階上的一個白色大理石基座上,這是一位女性的雕像。當時隻顧前後觀賞和拍照,竟忘了拍下或細讀它右下方的說明。這尊有著象牙白色的大理石雕像是一位略微附身的女性形象,左手握著衣衫的一邊護在身前,右手握著衣衫的另一端,半舉在右臉頰前,眼神專注地盯著左前方,左邊是一個狀如海豚的生物,象是伴著女子踏浪而歸。這不由讓我想起維納斯的誕生,她就是從海裡來的。也許這尊雕像就是愛神維納斯吧。雕像周圍的牆麵上一根根嵌在褐色條紋的大理石上灰色的立柱,讓整個雕像肅穆優雅,神聖高貴。
樓上樓下細細參觀下來,這博物館中的藏品的確極其豐富。有不少反映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生活方式的大大小小的雕像、古希臘的儲物罐、花瓶、各種盆盤以及酒具,甚至還有一具繪製精美的石棺,看說明是公元前480~470年古希臘時期的卡拉克梅奈那裡製作的。有一個造型彆致的公元150年古羅馬時期的鷹頭形的青銅頭盔,還有許多黃金珠寶飾品,古埃及的蛇形手環和一些玻璃工藝品等,其精美細致,讓人直為那時的製作工藝而讚歎。
從內院出來向東,戶外是一個東花園。這裡麵積並不大,有一個圓形的噴水池,裡麵長滿了有點兒雜亂的各種水中的綠色植物,顯得有點兒寂聊荒涼。值得一提的是白色的花園圍牆邊上,有一個牆上的繽紛噴泉,上麵用色彩鮮豔的馬賽克,細瞅實際上是用彩色的貝殼裝飾的圖案,噴泉左右兩邊的大理石柱上是兩個大張著嘴的戲劇麵具,據說是龐貝大噴泉宅邸的複製品。在這裡留影拍照後又回到內院,從南麵出去,來到這座博物館除展品外,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特色中心列柱外院。
這列柱外院是個更大的十分規整的花園,是為談話和沉思了一個寧靜的所在。
放眼望去,一個更大的長方形噴水池居在花園正中,占居了整個花園的近三分之一,淡藍色清澈的池水讓人眼前一亮。水池的上下兩邊的池水裡各有一塊巨大的淺褐色石頭,上麵是銅質的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雕像,仿佛在池水中遊戲後躺臥在石頭上休息。花園四周是由一根根白色的羅馬柱圍成的高大的回廊,回廊的牆壁上描繪著精美的圖案,廊頂內側被分割成無數個正方形,每個正方形的中間都有一隻描金的盛開的花朵,回廊的屋頂鋪著紅色的瓦,在藍天、綠樹和白色的石柱映襯下鮮豔異常。花園入口處左右各有一條圓弧形的長條靠凳,也是大理石修建的,與周圍的建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花園左右對稱,綠樹和鮮花修剪得整整齊齊,左右的路徑上還有兩個用植物搭成的花棚,綠樹下草坪上也立著一些銅質塑像,其中有一個坐在石頭上,腳踝處長有一對小翅膀的一尊少年的雕像,記得應該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信使赫爾墨斯。這些塑像都是vildeiairi中所見到的塑像的複製品,它們擺放的位置也和發現時古時的位置一模一樣。
在此留連往返地轉了一大圈,四處拍照,久久不願離去。
這裡的藏品據說有四萬四千件,來自從公元前6500年到公元400年的希臘、羅馬和伊特魯裡亞文物,而整個蓋蒂彆墅建築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參觀很是方便,幾乎每件展品旁邊都有平板電腦隨時輸入編號就可以查詢相關資料。記得在那具巨石棺前,我試著查了一下,裡麵除了介紹外,居然有那時的人們製作木乃伊的全部過程的視頻解說。在列柱內院一樓的一間房間裡,還有一個親子空間,來這裡參觀的遊客可以用各種方式親身體驗古代藝術。在此逗留了近兩個小時才離開博物館。
先回酒店休息一下。下午還要去蓋蒂中心,據說那裡以油畫藏品為主。
吃完飯,稍事休息,我們就又驅車出發了。
蓋蒂中心在洛杉磯的西麵,聖莫尼卡市的北麵。它依山而建,矗立在聖莫尼卡山山腳海拔881英尺的山崖上,是一群頗為奇特的建築。它由一座非常現代化的美術博物館,一個藝術研究中心和一所漂亮的花園組成。亮點是這裡依然免費對公眾開放。
之前參觀的蓋蒂彆墅博物館其實是蓋蒂中心的前身,後來由於日益增多的藝術品,蓋蒂信托決定在此買下了110畝的土地用來建造新館,經過長達13年的設計和施工,最終總耗資達10億美元的新的蓋蒂中心終於在1997年落成。
在這裡可以鳥瞰洛杉磯全景。它是現代建築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美國建築師理查德?邁耶(richardier)設計的。在委以重任之前,他經過了重重的嚴格甄選,一年後才得到設計蓋蒂中心的機會。為免過於龐大的建築體量破壞景觀,蓋蒂中心地下化達六層之多。中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直徑75英尺,高三層的門廳,在門廳可以看到被館舍包圍的庭園。在建築上,邁耶全麵使用了正方形和圓形,使建築精致、詼諧而又生動。牆壁、窗戶、地麵和外部路麵形成一個由一個個76厘米的正方形組成的網格,和建築群相呼應,渾然成為一個整體。他還有心借著串連不同時代的展覽室之際,讓參觀者能不時地接觸到自然,而且有機會可以飽覽洛杉磯的天際線。
照明是美術館設計的重頭戲,為了參觀者在流連欣賞館內展品時,讓室內柔和的光線能烘托出藝術品,邁耶以自然光為光源,同時為了避免紫外線對畫作等藝術品造成傷害,來自上方的光線經過多次反射和漫射才進入室內。即使建築物的屋頂全是平的,其間的變化也可以從室內高度的不同和天花板的變化中體味到。譬如占據上層的博物館的油畫畫廊,用天窗及電腦控製的的葉窗和人工光源照明,該係統用電極少,而儘量使用自然光。邁耶也很巧妙的營造出有生命的展覽室。每間展覽室的壁麵上僅見到掛著的藝術品,絲毫沒有乾擾欣賞的建築設備。室內空調的出風、回風口都被巧妙的與腳板及掛畫板線融合在一起。
整幢建築群線條簡潔,色調明快,用自然的采光,讓室內天井和室外花園渾然一體,開放的空間將細膩和粗糙融合在一起,富有和諧的美感。而最終的外觀建材—淡褐色、粗麵的石灰茸,更讓這座建築物有如從地麵自然“生長”出來的一樣,與環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這些石材均來自意大利的巴尼?迪蒂沃利,用創新工藝切割而成,形成獨特的粗糙表麵效果,而葉子、貝殼和其它物體的化石也散見於整個建築群的各個地方。
建築上還值得一提的是蓋蒂研究所的入口,這裡一般舉辦流動展覽,還有一座龐大的藝術圖書館,這處鈣華大門給遠處的海景加上了一個畫框,遊客步行至此仿佛在欣賞一幅名畫。
花園也是蓋蒂中心的建築特色。整個建築群由高處往低處大致有三個花園南角的沙漠花園、中央花園和下層的露台雕塑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