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客廳之中。
前來拜訪的嚴熊苗琳二人已經離開,孟周一人看著身前矮幾上一個打開的長盒。
長盒之內被分成了三格,空間最大的中間一格堆滿了下品靈石。
左右兩側的格子裡則都放著厚厚的一摞書冊典籍。
下品靈石八百顆,外加兩大套二人精心整理出來的傳承典籍,這便是嚴熊酬答他的謝禮。
嚴熊還歉意的解釋,這點靈石遠遠不足以匹配孟周給他的幫助。
不僅徹底清除了他體內丹毒,更讓他的修為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連升兩層,從一個練氣六層成為現在的練氣八層,直接讓他從一個命在旦夕的落魄散修蛻變成一個有資格窺視築基玄奧的潛力新星。
與這恩同再造的恩情相比,再多的靈石都不足以酬謝。
可他倆的靈石確實不多,因為丹道天賦並不算太高的苗琳為了抓緊時間進步,將源源不斷的靈石資源投入到一次次高品質新丹的嘗試中,然後在地火丹爐中被燒掉,名副其實的燒錢。
所以,二人便精心整理出兩套傳承典籍與他。
其中一套,是苗琳從各個渠道拚湊出來的殘缺二階丹道傳承。
另外就是在嚴熊長期試丹配合之下,天賦並不太高的苗琳對每一次成功失敗所做的詳實記錄和反思總結。
通過這些記錄,可以清楚還原出一階中品煉丹師苗琳的成長軌跡。
在介紹這一部分內容時,苗琳本人還比較羞赧,因為這些記錄充分暴露了她丹道天賦一般般的事實。
在普遍的觀念裡,殘缺二階丹道傳承的價值遠高於苗琳筆記,但孟周的看法卻恰恰相反。
他認為,後者的價值是高於前者的。
孟周也接觸過不少職業者傳承典籍,從周全那裡收獲的符道傳承他也基本都看完了。
他從中發現了一個大問題,而更大的問題在於,除他之外的其他人,根本就不曾意識到這是個問題。
那些傳承典籍,一律重結論而輕過程,甚至完全忽略過程。
比如製符典籍,會詳細告訴你某某符籙的繪製方法,但中間過程一點沒有。
這一部分結構為何要這樣,這些符線為何要如此串聯,這裡又隱含著什麼道理,這兩處相似度這麼高,要如何避免混淆……
通通沒有。
這就像是一個數學題,隻有題目和答案。
此外,傳承典籍存在著一種“慕強”心態,甚至體現得比現實中還要乾脆直接。
同樣以符道舉例,同一種符籙,在不同級彆製符師手上,繪製技巧也各不相同,並不是千篇一律的複製。
那麼,所有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更強者掌握的更精妙的繪製技巧更有資格作為標準答案傳承給後來者。
那些平庸者一步一個腳印硬推出來的路,與之相比,隻會顯得粗陋笨拙。
可按照孟周的思維,情況卻恰恰相反。
如苗琳筆記這樣的丹道成長記錄,反而比那些丹道天才給出的、充滿了“顯而易見”、“眾所周知”的丹道妙法更有價值。
孟周拿起一本筆記,隨意翻開一頁,上麵記錄了苗琳第三十七煉製某丹失敗,嚴熊試丹之後各種症狀反應的詳細記錄,並根據嚴熊的反饋總結分析出失敗的原因和下一次改進的方向和具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