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手機屏幕上即時到賬的200萬巨款,沈愈心中頗感五味雜陳。
這是他古玩生涯中得到的最大一筆錢,興奮有,高興有,激動也有,但也摻雜著些小失落,具體是個什麼滋味沈愈自己都說不明白。
相比起來,甚至還沒有之前出售那幅清代佚名畫家仿袁江《蓬萊仙境圖》時高興。
要知道,那幅畫不過賣了十萬塊,而現在可是兩百萬,足足是那幅畫的二十倍之多。
現在楚州的房價均價不過七千,好地段的也不過八千出頭。
兩百萬可以在市內四區買一套近三百平的大平層。
沈愈想了許久,失落的原因就是自己心裡也喜歡這錠程墨,賣出去多少有些不舍。
但現在的他又缺錢,以藏養藏可說是唯一選擇。
隻進不出,自己的店鋪根本不可能存活,彆說自己,就算是一些喜歡收藏的富豪,也不可能一直隻進不出。
現在一副明清名人字畫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得有多大的財力才能支撐起收藏這個愛好?
沈愈調整心態的能力很好,幾分鐘的時間就將剛才那一絲失落壓在了心底,古墨固然珍貴,但是遠不如字畫法書。
墨可以再製,但是用墨之人可不會複生。
這也是沈愈出售古墨而選擇保留王孟端那幅《水墨竹石圖》的原因。
有關心自己的長輩在,就是省心省力。
不用沈愈費心,李翰林把交易的所有漏洞都想到了,整個交易過程完全合法合規。
雙方簽署了規範的古玩買賣合同。
本來鄭從遠是不願意這麼麻煩的,二百萬對他來說就不過是九牛一毛,但在李翰林的堅持下,他還是在合同上寫下了名字。
李翰林也作為見證人簽字,此次交易的金額是稅後,個人所得稅由買家代為繳納。
也就是說,沈愈的兩百萬是稅後的合法收入,他需要繳納的六萬塊個人所得稅由鄭從遠出了。
這也是鄭從遠會做人,大錢都出了,小錢何必省?
好人既然做了,那就做到底得了。
交好李翰林與沈愈,對他的古玩收藏之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很多人拿他當冤大頭坑,他作為一個成功商人怎麼會看不出來?
隻是鄭從遠沒辦法,他自己喜歡古玩偏偏眼力不行,被坑了也隻能打落牙齒活血吞。
大張旗鼓的回去找,大吵大鬨,他真丟不起這個人。
他能做到的也隻是不再跟坑他的人打交道,或者讓手下稍稍教訓教訓他們。
而李翰林的脾氣雖然有些倔,但人品沒的說,真有買古玩拿不準的時候,求到老頭這裡,他這種愛麵子的人肯定不會說把人給推出去。
何況還有沈愈這個潛力股,沈老的獨孫,指不定有什麼鑒定古玩的獨門秘技。
鄭從遠從沒聽說有誰在這個年紀可以有如此高深的古玩鑒定技藝,這要是再給他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時間,怕又是一位沈半張。
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說不定。
在他未成名時燒燒冷灶,以後指不定有什麼大回報,不說彆的,讓自己買貴重古董時少打幾次眼,就能省下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錢。
這些錢留著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