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愈低聲吐出的這幾個字,尤其是“古人摹本”這四字讓董韻兒的一雙如水明眸瞬間亮了起來。
甚至董韻兒朝沈愈又邁近了一步,好似要跟沈愈一起欣賞這件書聖王羲之的後人摹本。
香風陣陣中,沈愈抬眼看了眼對方,然後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
現在的董韻兒仿佛追星族般盯著沈愈,俏臉上布滿了欣賞與崇拜,尤其是她精致本就好似精雕細刻一般,洗掉濃妝後皮膚白裡透紅吹彈得破更添幾分魅力,一般人可受不了她這種美女的故意親近。
見沈愈看來,她很是害羞的隨手一撩耳邊青絲,女人味十足。
“這小丫頭表麵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心機不說歹毒吧卻深似寒淵,裝出這般可愛模樣心裡還不知道在怎麼算計我呢!”
吃一塹長一智,想到這裡,沈愈悄無聲息的後退了一大步。
隻看幾眼就能說出是明代摹本,倒不是說沈愈眼力已經好到如此厲害的程度,而是此貼並非佚名是有款識的,隻是為殘款罷了。
所謂殘款就是殘存的落款。
此字帖的殘款為:“明嘉靖九年,冬日青雲峰作”這十一字,再往下不是模糊看不清,而是根本就沒有!
剩下的款識被人用裁紙刀完整的割掉了,並且手藝差的很,看上一眼便知是生手所為。
換句話說這件字帖的款識被人給偷了,至於是故意毀壞還是挪移到某幅畫上那就不得而知了。
《快雪時晴帖》對於任何一個喜歡字畫書帖收藏的古玩愛好者來說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是書聖王羲之的作品。
因為全文隻有四行二十八字,此貼又被譽為“二十八驪珠”。
也被古人稱為“天下法書第一”。
《快雪時晴帖》與王獻之的《中秋帖》還有王珣的《伯遠帖》被乾隆皇帝合稱為“三希”。
著名的“三希堂”就是因此而得名,而此帖更是位居三希首位。
乾隆對此貼的評價極高,稱之為:“神乎技矣”。t.
又有“龍跳天門,虎臥鳳閣”以及“天下無雙,古今鮮對”的神評。
據傳,乾隆在此貼上足足題跋了七十多次,更是蓋了一百七十多枚印章。
當然,現存的《快雪時晴帖》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跡,爭論還很大。
《快雪時晴帖》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代褚遂良所著的《右軍書目》中。
然後在唐代張彥遠的《法書要錄》,宋徽宗的《宣和書譜》,宋四家之一米芾的《寶章待訪錄》,明代大收藏家張醜《清河書畫舫》中都有記載。
乾隆視之為寶,在《三希堂法帖》《石渠寶笈》自然也有著錄。
但不少人認為現存真跡應該是唐代雙鉤填墨的精品摹本。
不過真跡最低也是唐代的,因為此貼公認的鑒定結果是“千年神品書法”。
那這《快雪時晴帖》這二十八字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也不是寫的什麼鮮為人知的大秘密,說白了就是王羲之寫給友人山陰張候的一封信劄。
用現在的比喻就是王羲之給朋友張候發了一封郵件。
山陰張候是收信人,張候不是說這個人叫做張候,“候”這個字在當時算是敬稱。&nbp;@
發信人自然就是王羲之了。
在現代人看來,這二十八字讀起來很澀口,格式也不對。
先是羲之頓首,後麵又寫王羲之頓首,算是重複。
收信人的名字不是寫在行首,而在寫在行尾,讀起來也是彆扭的很。
但古人書信就是這麼一個格式。
二十八字用大白話解釋就是:【今天這場雪下的快去的也快,我之心情還算不錯,但因為之前的那件事沒有幫上你心裡突然又有些不得勁,感覺世事有些無奈,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