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路演的時候,同樣有人問林星關於這句話怎麼想的。
收拾收拾,準備升咖。
“我想問一下我收拾完了,升完咖了,票房能翻倍嗎?”
林星望著眾多媒體記者笑著問道。
一句話讓眾多媒體都是愣了下。
開什麼玩笑呢??
現在《爆火街頭》的票房都已經快14億了,這個時候你還想翻倍?
再說了大家誰不知道所謂的‘收拾收拾,準備升咖’隻不過就是一句客氣話而已。
更何況一般這句話也特彆適合宣傳。
很多藝人都非常喜歡用這句話來宣傳,然後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咖位不一樣了。
但是林星並不喜歡。
正如林星之前路演回應自己是所謂的動作接班人一樣,在林星看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什麼咖位??
那種東西說白了就是屬於一種虛幻的東西,今天彆人說你升咖了,明天說不定就會說你跌下神壇。
不僅僅在娛樂圈是這樣,各行各業基本上都差不多。
至於媒體最為熱衷的就是造神,然後再毀神。
這麼說吧,今天的媒體覺得你林星是多麼的牛逼,覺得你開了外掛,覺得你未嘗一敗,那麼明天你林星但凡稍稍撲街一下,媒體就會瞬間把你踩到低。
你要不信,你看看楊田,曾經被媒體捧成啥樣了,但在連續撲街之後又是怎麼樣的?
你要再不信,你看看安怡鳳,在接拍《火線追擊》之前她已經是被大家稱為王姐歸來了,可這次《火線追擊》撲街之後,她被嘲諷成什麼樣子了?
道理是一樣的。
媒體們的宣傳也罷,網上的觀眾緣也好,甚至是你自己的輿論口碑也罷,你可以為此努力,但是千萬不要太在意。
所以,林星麵對著眾多記者再一次的說道:“這是我最後一次回應,一部電影的成功離不開團隊,我不需要升咖,我永遠是我,一個文藝工作者,我希望大家多多的關注電影,關注導演,關注編劇,關注《爆火街頭》的台前幕後……”
在這場路演結束之後,林星又接受了《電影周刊》的專訪。
他表示自己遠遠沒有外界說的那麼神,或者說的那麼利害。
“好多時候大家隻看結果並不看過程,或者說大家都是以結果倒推過程。”
“就像《爆火街頭》這部電影一樣,現在是因為票房好了所以我之前做的所有事都是正確的,但假票房撲街呢?那麼我感覺我可能就會成為笑話。”
“但在我看來票房是一種認可,可假如《爆火街頭》票房真的撲街了,我也並不認為自己做的是錯的。”
……
“對,你說的沒錯,就像《死在地球上》一樣,對了,這部電影我們應該會國慶檔上映,其實我自己是想要在春節檔上映的,但是局裡和我們做了一下協調……”
“是的,現在雖然才5月份,但今年春節檔其實依舊大片不少。”
“春節檔我也想去,畢竟我的電影好像還沒有在春節檔過吧。”
……
林星麵對著采訪是侃侃而談。
他對於《爆火街頭》取得的票房當然是非常滿意,他認為這部電影的成功是來自於劇本和導演韋璐的拍攝。
“你要知道很多時候演員是隻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行了,而這麼好的角色其實是編劇老師寫出來的,然後導演需要全盤考慮如何拍攝,也就是說如何把文字給拍成畫麵……”
林星笑著說道:“更不要提還有燈光、聲音、剪輯等等,如果沒有大家的一起合作又怎麼可能出來唯美的畫麵,精彩的故事的,甚至所說的名場麵不也如此??”
今天的采訪料還是很足的。
這一期的《電影周刊》是6月就要直接發行的,不過到時候恐怕《爆火街頭》就已經下線了,自然也做不了什麼宣傳了。
不過倒也無妨,正好可以宣傳一下《死在地球上》。
整個5月基本上林星就是這麼過來的。
一方麵他跑路演的時候需要他全程的來調節氣氛,大部分演員讓他們做動作戲是沒問題,但是和媒體麵對麵交流,和觀眾麵對麵交流就有點尷尬了。
另外一方麵好多采訪人家是指定要采訪林星的,最不濟要采訪薛禮,畢竟這《爆火街頭》是屬於雙雄爭鋒,也隻有這兩位是大腕。
除此之外,其它演員都屬於是陪襯。
而且路演5月15號的時候,這薛禮就回去拍戲了,他的新電影已經要開拍了,至於其它主演也都陸續的離開了。
就這樣,待得5月28號的時候,基本上就隻剩下林星和韋璐兩個人在跑路演了。
而今天其實也是最後一場路演了。
薛禮、張揚、楊明、呂飛等演員也都到齊了。
最後一場路演,也算是收宮了,順便也算是慶功了。
目前《爆火街頭》雖然沒有破20億,但是18億的票房依舊是自春節之後最猛的一部電影。
“電影市場確實是不行了,要是擱從前這麼高質量的電影還不輕輕鬆的破20億啊??”
“短劇和短視頻改變了太多人的觀影習慣,現在誰還能夠專注下來看電影呢??”
“沒錯,所以我覺得電影市場在2028年難,但等到了明年恐怕會更難。”
……
很多人都在說電影確實完犢子了。
因為要擱之前,這《爆火街頭》如此勁爆的電影,而且劇本也好,反派也屬於典型的西裝暴徒,除此之外,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也並不低。
就這,結果除了五一檔之外,這接下來的票房屬於是並沒有再漲上來。
麵對著大家說的老鐘卻並不這麼認為。
她直接在微博寫道:“我認為這並不是因為電影死了,也同樣並不是所謂的短視頻或者短劇的衝擊,其實我覺得這就是因為電影觀眾已經沒有時間看了。
沒錯。
現在電影已經成為了奢侈品了。
首先現在的電影票太貴了,一二線城市的票價都破百了,至於三四線城市的票價也差不多有著三四十。
我就想問一下假如電影真的好的話,那麼花個百八十塊也值了。
但你們電影配不配呢??
其次,一部電影往往得2小時左右,然後算上去電影院的時間怎麼也得3個小時了,咱就說喜歡這一波電影的觀眾早就已經上班了,牛馬天天的996了,哪還有時間去電影院??
再次,我認為情侶電影也崩了,有人說這是因為舔狗市場崩了,我倒覺得是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再想談戀愛了,彆說結婚生育了,就是戀愛都不想談了,那麼情侶也都不去電影了,這電影可不得又得下一波啊??
總之這才是真正的原因,至於什麼短劇什麼短視頻我覺得隻能算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