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江夏城頭火把熊熊,映照著趙雲棱角分明的臉龐。他身披銀甲,白袍在夜風中獵獵作響,宛若天神下凡。手中緊緊握著諸葛誌臨行前交給他的錦囊,目光如炬,掃視著漆黑如墨的江麵。江風呼嘯,帶來陣陣寒意,卻無法撼動他如山般沉穩的身影。
十萬江夏水軍嚴陣以待,刀槍劍戟在火光下閃耀著寒芒。戰鼓低沉的擂動聲,如同猛獸的心跳,一下一下敲擊著每一個士兵的心房。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肅殺之氣,大戰一觸即發。
趙雲回想起幾日前與諸葛誌的會麵。隆中草廬內,諸葛誌羽扇輕搖,神情淡然,仿佛一切儘在掌握之中。“子龍將軍,”諸葛誌的聲音清朗而堅定,“曹操大軍壓境,宛城危在旦夕,我軍主力皆被牽製,江夏空虛,周瑜必取之。”
趙雲聞言,心中一驚,連忙問道:“軍師,周瑜詭計多端,我軍該如何應對?”
諸葛誌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子龍將軍不必擔憂,我已料敵先機,布下妙計。周瑜雖善用兵,卻也難逃我的算計。”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張羊皮地圖,鋪在桌上,指著江夏的位置說道:“子龍將軍,你即刻趕往江夏,務必在周瑜到來之前做好準備。”
趙雲俯身細看地圖,隻見上麵標記著江夏城的地形地貌,以及周瑜可能進攻的路線。諸葛誌指著地圖上一個不起眼的小島,說道:“此島名為烏林,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周瑜進攻江夏的必經之路。你需在此島設下埋伏,以逸待勞,待周瑜大軍進入包圍圈,便可一舉殲滅。”
“軍師妙計!”趙雲不禁讚歎道,“隻是周瑜狡猾多智,萬一他不走烏林這條路呢?”
諸葛誌神秘一笑,說道:“子龍將軍放心,我已安排妥當。屆時,你隻需按照我的吩咐行事即可。”說罷,他將一個錦囊交給趙雲,鄭重地說道:“此錦囊內有我親筆所寫的計策,不到萬不得已,切勿打開。記住,周瑜今夜必襲江夏,你將錦囊中之物放在城頭即可。”
趙雲接過錦囊,鄭重地放入懷中,拱手道:“末將領命!定不負軍師重托!”
如今,趙雲站在江夏城頭,想起諸葛誌的囑咐,心中充滿了信心。他深知,諸葛誌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他的計謀從未失算過。今晚,周瑜必敗無疑!
巨大的木箱被士兵們抬上了城頭,沉重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夜裡顯得格外清晰。
……
燭火搖曳,映照在劉備略顯焦慮的臉上。宛城太守府內,一場簡單的晚宴正在進行。菜肴雖不豐盛,卻也精致可口。隻是劉備食不知味,心事重重。
坐在他對麵的諸葛誌,卻顯得輕鬆隨意,羽扇輕搖,嘴角始終掛著一抹淡淡的微笑。他優雅地夾起一塊鹿肉,細細品嘗,仿佛對劉備的憂慮渾然不覺。
終於,劉備放下筷子,歎了口氣,打破了席間的沉默。“軍師,”他開口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備有一事不明,還請軍師解惑。”
諸葛誌放下筷子,目光轉向劉備,微笑道:“主公有何疑問,但說無妨。”
劉備略一沉吟,說道:“軍師之前為何讓雲長來宛城,卻留下文聘駐守江夏?江夏乃我軍後方重鎮,如今兵力空虛,萬一周瑜趁虛而入,豈不危矣?”
諸葛誌聞言,不慌不忙地笑了笑,說道:“主公多慮了。雲長勇猛,性情剛烈,若是周瑜來攻,他恐怕會追到江東作戰,反而中了周瑜的調虎離山之計。文聘將軍雖然沒有關將軍的勇猛,卻精通守城之道。讓他駐守江夏,能夠更好的應對周瑜的進攻。”
劉備眉頭微皺,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軍師的意思是,讓雲長來宛城,是為了更好地發揮他的優勢,與曹操大軍正麵交鋒?”
“正是如此,”諸葛誌肯定地回答道,“雲長勇冠三軍,有萬夫不當之勇。讓他鎮守江夏,實乃大材小用。如今曹操大軍壓境,宛城乃兵家必爭之地,正是需要雲長這樣的大將衝鋒陷陣。況且,雲長在此,也能震懾曹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軍師高見!”劉備恍然大悟,臉上露出了讚賞之色。“備之前還擔心江夏安危,如今聽軍師一席話,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諸葛誌笑了笑,繼續說道:“主公不必擔憂江夏。我已安排趙雲將軍前往江夏,協助文聘將軍防守。趙雲將軍智勇雙全,有他在,江夏定然無虞。”
“原來如此,”劉備徹底放下心來,“有子龍和文聘兩位將軍鎮守,江夏自然固若金湯。”他端起酒杯,向諸葛誌敬酒,“軍師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備敬佩不已!”
諸葛誌也舉起酒杯,與劉備碰杯,說道:“主公過獎了,誌不過是略儘綿薄之力,為主公分憂罷了。”
兩人相視一笑,一飲而儘。
“不過……”劉備放下酒杯,又想起一事,“軍師為何如此肯定周瑜會來攻打江夏?”
諸葛誌神秘一笑,說道:“主公可知,周瑜此人,心高氣傲,嫉賢妒能。他一直視我為眼中釘,肉中刺。如今我軍主力皆在宛城,江夏空虛,正是他報複我的好機會。他豈會輕易放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