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誌羽扇輕搖,淡然一笑,說道:“主公,此番雖勝,卻不可妄自尊大。曹操大軍雖退,但實力猶存,六十萬大軍尚在,不可掉以輕心。此次衝陣,隻是略挫曹軍銳氣,算不得大勝。”
劉備聞言,神色一凜,連忙問道:“軍師此言何意?莫非曹操還有後招?”
諸葛誌微微頷首,說道:“曹操用兵詭譎,素來多疑。此番我軍雖勝,卻也暴露了我軍兵力不足的弱點。曹操必然會重新部署,卷土重來。我軍需早做準備,以防不測。”
“軍師有何良策?”劉備虛心求教。
諸葛誌沉吟片刻,說道:“如今之計,當以穩固防線,積蓄力量為主。一方麵,加固城防,訓練士兵,補充糧草,以備將來之需;另一方麵,需派遣細作,潛入曹營,探聽曹操的動向,以便我軍及時應對。”
“軍師所言極是。”劉備點頭稱讚,“我這就下令,加強城防,訓練士兵,補充糧草。至於派遣細作之事,就交給軍師全權負責。”
“主公放心,誌定不負主公所托。”諸葛誌躬身領命。
散席後,諸葛誌獨自一人來到城樓之上,望著遠方連綿起伏的山巒,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此戰雖勝,曹操的實力依然強大,未來還有更加艱巨的挑戰在等待著他們。
他必須更加謹慎,更加努力,才能輔佐劉備完成興複漢室的偉業。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
諸葛誌依然在城樓上眺望遠方,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擔憂和期待。他知道,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很艱辛。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城樓上,寒風呼嘯,卷起諸葛誌的衣袂獵獵作響。他負手而立,凝視著遠方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緒萬千。
一陣輕緩的腳步聲打破了寂靜,諸葛亮端著兩壺溫酒,緩步走上城樓。“軍師,夜深露重,喝杯酒暖暖身子吧。”諸葛亮將一壺酒遞給諸葛誌,關切地說道。
諸葛誌接過酒壺,溫熱的觸感驅散了指尖的寒意,他輕輕抿了一口,一股暖流順著喉嚨流淌而下。“孔明啊,你我兄弟二人,共事劉皇叔,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諸葛亮也在城垛上倚靠著坐下,舉起酒壺與諸葛誌碰了一下,說道:“能與兄長共事,亦是亮之幸。”他望著遠方,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軍師,我看曹操此番敗退,淩而不亂,很顯然,曹操在示弱,我懷疑曹操還有後手。”
諸葛誌深吸一口氣,將酒壺放在城垛上,“孔明所言極是。我也看出曹操退時,雖然留下了鍋灶,但是並未遺漏兵器和箭矢,他是在實戰誘敵之計。”
“誘敵之計?”諸葛亮眉頭緊鎖,“曹操想誘我軍深入追擊,然後伏擊我軍?”
“不錯。”諸葛誌點點頭,“曹操深知我軍兵力不足,此番誘敵,是想一舉殲滅我軍主力,扭轉戰局。”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諸葛亮問道。
諸葛誌沉吟片刻,說道:“曹操此計,雖然陰險,卻並非無懈可擊。我軍隻需以靜製動,以不變應萬變,便可破此計。”
“軍師之意,是堅守不出?”諸葛亮問道。
“正是。”諸葛誌說道,“我軍隻需堅守城池,以疲憊之師對戰養精蓄銳的曹軍,曹操必然無法持久。待其糧草耗儘,許昌與合肥被攻破,曹操軍心渙散之時,我軍再出擊,必能大獲全勝。”
諸葛亮略一沉吟,說道:“軍師此計甚妙,隻是我軍糧草也不充裕,若是長期堅守,恐怕難以支撐。”
諸葛誌胸有成竹地一笑:“孔明不必擔憂,我已命人秘密運送糧草,不日便可抵達。屆時,我軍糧草充足,便可高枕無憂。”
“軍師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亮佩服之至!”諸葛亮由衷地讚歎道。
兩人相視一笑,舉起酒壺,再次碰杯。城樓上,寒風依舊呼嘯,但兩人的心中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他們相信,隻要兄弟同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打不贏的戰爭。
柴桑,吳侯宮。
孫權正襟危坐於上首,眉頭緊鎖,手中緊緊攥著一份竹簡,指節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殿內氣氛凝重,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令人感到窒息。
“報——”
一聲高亢的呼喊打破了殿內的寂靜,一名斥候快步走入殿中,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份新的戰報。
“啟稟吳侯,加急戰報!”
孫權接過戰報,迅速展開,目光掃過上麵的文字,臉色驟變,原本緊鎖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劉備……竟在宛城大敗曹操?!”孫權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語氣中夾雜著震驚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恐懼。
殿內眾人皆是一驚,麵麵相覷,竊竊私語。
“諸葛誌……先敗周瑜,再敗曹操……”孫權喃喃自語,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此人……難不成是兵仙降臨?”
就在這時,魯肅快步走入殿內,躬身行禮道:“吳侯。”
孫權看到魯肅,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連忙問道:“子敬,你來了!你看看這戰報,劉備竟然大敗曹操,這諸葛誌,究竟是何方神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