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誌溫和地笑了笑,對麵前略顯膽怯的學子說道:“但說無妨。”年輕學子鼓起勇氣,提出了關於兵法陣型變化的疑問。
諸葛誌耐心解答,深入淺出,將複雜的兵法理論講解得清晰易懂。
學子聽後恍然大悟,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連連道謝。
荊州學堂的興盛,猶如春風化雨,滋潤著這片土地。
原本凋敝的荊州,如今充滿了勃勃生機。
學堂不僅教授兵法、曆史、文學、道德等傳統知識,還開設了算術、天文、地理等實用課程,為蜀漢培養了各方麵的人才,為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堂的藏書樓,更是成為了學子們流連忘返的聖地。
這裡收藏著數不儘的書籍,從古籍經典到天文地理,應有儘有。
學子們在這裡汲取知識的營養,互相探討,共同進步。
書頁翻動的聲音,如同悅耳的音符,在藏書樓內回蕩,交織成一曲求知的樂章。
課餘時間,學子們也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
有的練習劍術,強身健體;有的學習音樂,陶冶情操;有的鑽研書法,提升修養。
學堂的操場上,不時傳來陣陣呐喊聲和歡笑聲,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劉備聽聞荊州學堂的蓬勃發展,龍顏大悅。
他特意來到學堂視察,對諸葛誌的辛勤付出給予了高度讚賞。
“,你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緊緊握住諸葛誌的手,激動地說道。
諸葛誌受寵若驚,連忙謙虛地表示,這都是他應該做的。
他深知,隻有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才能使蜀漢更加強大,才能實現他心中的宏圖偉業。
傍晚,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滿了學堂的每一個角落。
諸葛誌站在學堂門口,望著漸漸散去的學子們,心中充滿了欣慰。
這時,一位老農走了過來,手裡提著一籃新鮮的水果。
“先生,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請您收下。”老農憨厚地笑著說道……
諸葛誌婉拒了老農的水果,一番推辭後,老農感動不已,執意將水果留下,轉身離去時,老農抹了抹眼角,哽咽道:“先生教化我兒,使他明理向善,如今我兒已能寫家書與遠方親人,此恩此德,沒齒難忘!”諸葛誌望著老農蹣跚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這不僅僅是一籃水果,更是百姓對他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荊州百姓對諸葛誌的敬重並非個例,學堂的興盛,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荊州的風貌。
曾經,街頭巷尾充斥著賭博和鬥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朗朗書聲和熱烈的討論。
曾經,百姓們對未來充滿迷茫,如今,他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子孫後代光明的前途。
學堂的課餘活動更是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