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命見帝江已然逃遁,也不敢停留,立刻收起宿命島,逃出虛空之內,隨便找了一處安靜之地就坐下療傷。
不過僅此一戰,他倒是悟得了許多宿命道理。
“命運可逃,宿命難違,命運之所以可以違背,就是因為氣運之力,命乃注定,運乃或許,宿命規定這個人一定得死,但氣運卻可以讓這個人有逃脫的可能性,正因如此,命運才那麼不可捉摸,因為它本身就不是那麼融洽的存在,注定與或許根本就無法共存。”
以三萬年的氣運作為獻祭之物,恒命自然不會就隻換來一次抹殺帝江的機會,更何況他知道帝江不可能就這麼死掉了,如果獻祭他的一切或許還有一點可能。
很簡單,十二祖巫同氣連枝,都可以為對方去死,怎麼可能不拚儘全力拯救帝江?
更何況恒命也摸清楚了帝江的身體結構,如後世所言,帝江體內根本沒有元神或者靈魂這一東西,明顯完全將靈魂融入了**之內,**即是靈魂,靈魂即是**,兩者互不分割。
這樣做有好有壞,好處就是不用再想該如何保護靈魂,壞處自然很明顯,靈魂融入**之內,那麼他們對於外界的一切就十分不敏感,也就是被人所說的不識天數,不明天變。
恒命估計這頂多能將帝江打成重傷,不過這也很好了。
但他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帝江所說的燭九陰是如何推算到他要抵達不周山的。
恒命心中愈發有些疑惑:“按道理來說,我這個先天宿命神聖理應是所有先天神聖內最為隱蔽的存在,不可能這個也知道,那個也知道,那不就變成了大眾神聖嗎?跟路邊的野草一樣人儘皆知,究竟是為什麼呢?”
碧霞元君知道他或許可以推到心血來潮之上,畢竟他當時也來到泰山附近,這也是當時他沒有起疑的一個原因,但這燭九陰是如何能知道他的?
但無論恒命左想右想也摸不著其中的關鍵,最後也隻能推到不愧是盤古所出,不周山的真正主人。
隨後恒命就打起精神,這一次獻祭三萬年氣運給他帶來的宿命道理是無法重複的,恐怕隻有第一次使用獻祭之術,才能帶來如此新奇的宿命道理,他得抓緊機會感悟。
隻是——
恒命一看頭上氣運,發現原先猶如長河一般奔流不息的氣運,此刻已經縮小成隻有拳頭大小般微弱,猶如風中殘燭,岌岌可危。
這還是因為命圖與操縱宿命之輪拚儘全力鎮壓氣運的功效,再加上它們本身就是與氣運關聯極深的宿命靈寶,否則他現在的氣運應該已經微弱成隻有指甲蓋大小一般。
畢竟是他親自獻祭了未來三萬年的氣運,如果不想辦法彌補一下,恐怕未來三萬年就隻能躲在這裡了,那也太浪費時間了。
正當恒命想著該如何彌補氣運之時,突然有兩股未知的氣運湧入,一股氣運如雪中白蓮般孤傲,另一股氣運則是帶著悠悠的神秘之色,但這兩股氣運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雖然量少,但卻極其凝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