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差不多。”
來,讓我們舉杯,歡迎新知青來到我們朝陽大隊!”
李招娣站起來舉杯說道。
“乾杯!”
眾人一起歡呼道。
閆昭看著飯桌上和諧的氣氛,誰也想不到,這份和諧,堅持不了一年。
吃完飯,天已經黑透了。
收拾完桌子,大家分配起做飯搭子。
“你們來之前是我和李招娣同誌一組。
汪毅和朱霞同誌一組。
孫建國和何小菊同誌一組。
楊立撿柴或者誰有事找他替一下。”
“現在你們自己看怎麼組隊。”
趙紅梅一看,這得讓表姐和表姐夫一組才行,總覺得那個蘇曉蘭會搶表姐夫。
“我姐和鄭東方一組,我和劉正軍一組,沒問題吧?”
趙紅梅看著鄭東方和劉正軍說道。
鄭東方挑眉,看了一眼蔣玉晴,微笑著點點頭。
蔣玉晴也點頭示意。
劉正軍笑著回道:“可以啊,我不光能做體力活兒,做飯也能給你搭把手。”
蘇曉蘭這時候開口說道:
“楊立同誌,我和你一組吧,我做飯還可以的。”
楊立心裡挺煩的,他不想和任何人一組,自己撿柴挺好的,時間自由,還方便照顧爺爺。
但現在也沒辦法,除了他就還剩四個女同誌,這回說什麼也躲不掉了。
看了一眼蘇曉蘭,點了一下頭。
王翠翠看大家都分好了,就剩下她和張秀芝還有閆昭了。
有些生氣的說道:
“你們都分好了,就剩我們三個女同誌了,那誰乾體力活?”
這也是各個知青點的常態,女知青都會比男知青多一些。
因為現在家裡基本上都會選女兒下鄉,除了個彆的特彆疼女兒的家庭或者沒有女兒的家庭,才會讓兒子下鄉。
孫紅兵略微思索一下就說道:
“那你們三個就一組吧,一個人做飯,兩個人可以去抬水,怎麼樣?”
“那撿柴的事怎麼辦?”
張秀芝問道。
“平時就男知青去山上撿柴,女知青不好單獨去山上。
放假了咱們大家一起去。”
孫紅兵還真不敢讓女知青單獨上山撿柴什麼的。
之前也不是沒有女知青單獨行動,被大隊裡的混混欺負了的。
閆昭沒有說話,因為她覺得也許輪不到她們三個做飯,她就單獨搬出去了。
分配完做飯搭子,大家就各自休息去了,明天是孫建國和何小菊那組做飯。
早飯就不帶新知青的份了。
新來的知青都有兩天的假期,可以去鎮上買一些需要的東西。
第二天一早,老知青們就吃完早飯去上工了。
閆昭特意問了李招娣,村子裡哪家可以打炕櫃,一大早也出來了。
八月份的村子,滿山都是綠色的,萬物生機勃勃。
清晨的空氣中帶有一絲泥土的清香。
田間地頭早已站滿了勞作的村民,再過一個月就要秋收了,大家都希望今年是個豐收年。
知青點落於大隊的西側,離最近的村民家也要走上十分鐘。
聽說這是大隊之前一家獵戶的房子,後來獵戶家裡人都沒了。
空了兩年,等有知青來朝陽大隊,才分給知青們當作知青點。
當時修繕還花了知青們不少錢。
來到大隊裡唯一會打家具的劉木匠家門前,閆昭看到院子裡有兩個四五歲的小孩在玩泥巴。
“劉大娘在家嗎?”
“在呢,誰啊?”
聲音剛落,就見從屋子裡慢慢的走出來一位大娘,大娘一看臉色就是常年患病的人。
“劉大娘,我是新來的知青,想來換兩個炕櫃。”
“進來吧,正好家裡還有打好的,你來挑挑吧。”
劉大娘倚著門框對閆昭說道。
閆昭進去挑了兩個炕櫃,又選了一個背著的竹筐,一個挎著的竹筐,一個凳子,還有兩個大的洗衣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