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金融體係_全民秘境時代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都市言情 > 全民秘境時代 > 第117章 金融體係

第117章 金融體係(1 / 1)

全民秘境時代!

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執行大鍋飯的策略會導致效率低下,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不存在失業的問題。

而采用按勞分配,卻是會失業的!

隨著新坊建設初步完工,九黎城所吸納的就業人口也在快速消減著。

失業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困境,李子木除了征召百姓翻整田地以外,另外一個舉措便是修建九黎城的主城牆。

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以工代賑,短期來看,絕對是有效的,但若是把時間拉長,並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

而且大規模地投入基礎建設,也會使官府的貨幣留底快速地削減。

如果發行的是紙幣,大不了多印一些,就如同當初的四萬億,頂多會造成通貨膨脹,並不能使貨幣體係崩盤。

但九黎城可是執行的金本位,而且還是以金幣作為主要流通手段的金本位。

這種製度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有限的黃金儲量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貨幣需求。

一旦崩潰,將會使貨幣的兌換標準出現混亂。

黃金也失去了一般等價物在商品交換中的基本作用,也就是價值尺度。

不得已之下,就隻能走明朝的老路,執行銀本位,因為按照白銀的儲量,根本不存在白銀短缺問題。

整個華夏,已探明的白銀儲量超過了二十一萬噸,數量龐大到令人震驚。

在明清兩朝,華夏幾乎吸納了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流通白銀,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白銀和黃金的比例失衡。

金銀的比例達到了16,在同時期執行金本位的英國,則是112。

同樣是一盎司的白銀,在英國和華夏的購買力完全是兩個概念。

這導致華夏的市場上充斥著無以計數的白銀。

這種現象到了明朝末年更是演化到了極致。

世家大族貪得無厭,大肆開采銀礦,官府的鑄造局近乎被廢掉,用以交易的白銀大多是碎銀,最終的結果就是白銀價格快速下降,而黃金的流出更加劇了這種趨勢,物價開始上漲,通貨膨脹就此發生。

再加上小冰河時代導致農業產量下降,百姓手裡的錢又買不起糧食,不造反才怪。

從根本上來說,當初的明朝之所以滅亡,不是通古斯人多牛逼,而是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很多軍隊連軍餉都發不出,逼得崇禎每日隻吃三素,國庫都可以跑馬,一件衣服來回穿,甚至都打了補丁。

要不是窮的叮當響,貴為一朝帝王,就算再節儉,也不用如此折磨自己。

當初在製定貨幣政策的時候,關於金本位和銀本位的選擇,九黎城也是討論了很久。

最後一折中,形成了如今這種金銀銅複本位製,即黃金、白銀、黃銅同時作為貨幣流通。

這種貨幣政策的本質還是黃金,參照的正是十六世紀的英國。

在紙幣出來之前,英鎊兩字的真實寫法應該是英磅。

磅是重量單位,在舊英體製下,1磅白銀=20先令=240便士。

先令是一種金幣,而便士則是小額的銀幣。

這種政策保證了貨幣的穩定,為之後白銀逐步退出市場,執行以紙幣為主要流通手段的金本位製了可能性。

而英國也正是在十六世紀開始崛起,並且成為了世界上最早完成工業化的國家。

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英鎊的含金量極高,接近100,每1英鎊含73克純金(規定一英鎊紙幣可以兌換73克黃金,每增加73克黃金,增印一英鎊的紙幣)。

很多人把當時的英鎊形容為金鎊,雖說名義上是紙幣,但本源上卻是貨真價實的金幣。

從1717年牛頓確定黃金價格算起,到1816年英國從法律上確定金本位製,再到後來1815-1914年這一百年的霸權時期。

金鎊製度在英國存在了200多年。

而英國之所以能夠在1815年戰勝法國,使後者慘遭滑鐵盧,和其率先建立金本位,占領了金融製高點不無關係。

很多陰謀論,甚至將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和其掛上等號。

因為清朝實行海禁,對方無法使用低廉的白銀換取黃金,這才會不遠萬裡的來到華夏。

此時有了鑄造工坊這個大殺器在,九黎城完全有能力複製英國的道路。

等到獲取的金礦越來越多,九黎城的貨幣也就越值錢。

甚至有可能“入侵”其他的勢力,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在以後,銅幣和銀幣的作用主要是充當找零的工具,本身並不具備價值,並且規定雙方的兌換比例,百姓可以手持這兩種貨幣去銀行兌換等量的黃金。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李子木才會將統一綿市的時間規定在三年。

並非是他不能等,而是金礦的儲量即將耗儘,沒有金礦,市場上所流通的貨幣就會出現短缺(九黎城規定,每增加25克黃金,增發一枚金幣或者十枚銀幣,一百枚銅幣),這可就是通貨緊縮了!



最新小说: 修仙很苦,必須美女環繞 怒甩渣男後我閃婚了總裁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我一個法爺,無限禁咒很正常吧? 大學剛畢業,我讓老師休產假 大明:一出生就被當成了神仙 九叔:我成了石堅,帶九叔起飛! 九宮天闕錄 綜影視之魔修被雷劈後穿成戀愛腦 重生小明星,娛樂圈不務正業 工資不夠,兼職來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