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元旦節,張易下午早早的就忙完了手頭上的工作,看看時間已經差十分鐘點,剛站起身準備回臥室換衣服,放在桌子上的手機嗡嗡的震動起來。
看了下是陌生來電,但張易還是快速的接通了,問道:“找誰?”
“我...老林。”
張易驚喜的問道:“你怎麼想起來給我來電話了?”
“我在你老家呢。”老林沒有過多的閒聊,直奔主題說道:“經過我一個月的走訪,以及查閱各種資料,我得出一個結果。”
“啥結果?”
老林語速極快的說道:“我大致能推斷出學校裡的那口井是哪一年建造的,而且是何人建造的。”
張易聽後催促道:“老林,你彆賣關子了,直接說正題!”
“這口井我推測00%是劉伯溫帶人建造的,至於為什麼在山上建一口井我無從得知。但是根據我二次考察後發現,那口井並不是枯井,曾經也是有水的,可能是後來的地殼運動導致它成為了一口枯井,所以這口井附近當年肯定是住人的。”
張易打斷問道:“你說的是劉伯溫?明代的劉伯溫?”
“對,就是那個劉伯溫。”老林繼續說道:“我推斷這口井建造年份是年左右,因為那時候劉伯溫奉朱元璋的命令,在你們老家周圍選址建造祖陵。不出意外的話,這口井也是當年一並修建的。”
張易回道:“你這個理由太牽強,祖陵距離這口井直線距離最少也得公裡,開車過去繞路還得公裡,有必要在這麼遠的地方建一口井嘛?而且還是在山上?”
老林笑道:“我之前的想法跟你一樣,可是我在你們祖陵的展覽館裡看到了一幅畫像,改變了我的想法。”
老林繼續說道:“那幅畫應該是古代畫師所畫,描述的是當時建造時的場景,在畫上的最遠處我看到了一座高山,高山上還有一座建築,畫的比較簡易,寥寥數筆勾勒而出。所以我就拍了下來,對照那幅畫,用了天時間,終於對上了畫上的那座山。”
張易笑道:“那周圍就沒什麼山,除了那口井坐落的山最高,我根本就想不到還有什麼山。”
“確實如你所說,就是那座山。曆史記載祖陵當年是太子朱標奉命督建,曽居住地就位於最高處,可以每日俯瞰整個皇陵施工進度。既然人住在山上,那飲水的問題自然也要解決,所以我推斷那口井就是修建祖陵時一同修建而成。”
老林又補充道:“而且還是在太子朱標來之前就修建好了,那肯定就是劉伯溫這個勘探隊員提前挖的,所以這口井的來曆基本上也就浮出了水麵。至於咱們弄上來的那個鐵盒子,我目前還沒有找到出處。”
張易聽後沉思,半晌後建議道:“老林,彆找了,該去享受享受生活了。”
“我今天就是為了把我查到的信息告訴你,希望你能解開那個盒子的謎底。我明天就準備沿著淮河繼續向上遊出發,繼續探索祖國的大好河山。”
張易羨慕的說道:“好,一定要注意安全,回澎H後通知我,我請你喝酒。”
老林回道:“那是必須的!”
倆人結束通話後,張易自言自語道:“又是劉伯溫,家裡還有他寫的冊子呢。”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
“進!”張易無力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