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書房,朱允熞拿了一份邸報,看了起來。
邸報最早出現在唐朝,也有觀點認為是漢朝。
邸報亦稱邸抄,又稱朝報。
與後世的新聞報紙不一樣,邸報主要登載公告性的新聞。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十分注重輿論管理,邸報也越發繁榮起來。
邸報的傳遞發行機構主要有三個,即六科、通政司和提塘。
邸報的內容,就是由六科官員根據章奏編輯而來的。
地方官隻能由提塘傳遞與本省相關的文書和邸報。
隻有在京城的官員,才能從坻報上看到全國所有的信息。
不過,這一條實際上執行得並不嚴。
地方官員往往都派人在京城抄錄,將邸報的全部內容傳回地方,而不是隻看本省相關的。
畢竟,朝廷相關的動態,地方官都想知道,而不是隻見一斑。
作為一份隻供官員觀看的官方朝報,坻報的內容十分豐富,基本上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等各方麵的信息。
有皇帝的詔諭,各種重要活動,廷對,還有官員的升遷任免,以及他們的奏章乃至皇帝的朱批。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官員相互彈劾的消息,也會登在邸報上。
對於官員來說,這是了解朝廷動態,帝王心思最重要的途徑。
對社會輿論也有著極大的影響。
朱允熞看了一下,發現上麵登著自己寫的詩,還有一些文人大臣的誇讚評論。
看得他微微有些臉紅。
當然,更多的,還有關於提高商稅的爭論。
他寫提高商稅,複式記賬法,發票,稅證等內容的奏章,被刊登在邸報上。
上麵還有戶部和刑部尚書讚成此議的奏章,以及不少的反對提高商稅的奏章。
洋洋灑灑,針鋒相對。
不過,並沒有老朱的批語。
當然,若真有了,大臣也就不用爭論了。
老朱沒有急著表態,應該是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支持,多少人反對。
這是很常見的政治手腕。
與後世電視劇和網絡小說中描寫的不一樣。
最高統治者對於這種事情,哪怕心裡早有了主意,也是不會輕易表態的。
先推動輿論造勢,等待時機成熟,再發布聖諭。
故而,但凡皇帝想做什麼事,通常都會讓某個臣子上奏章,做“嘴替”發言,而不是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是政治的藝術。
老朱不僅殺伐果斷,也同樣是一個很高明的政治家。
讓大臣們爭論,皇帝高坐釣魚台,引導事情的發展,最後出來一錘定音。
看著那些反對意見,朱允熞揉了揉眉頭。
“風口浪尖啊!”
他輕輕歎道。
朱允熞不想出這樣的風頭,但有時候就是沒辦法避免。
“殿下,陛下有旨,召您進宮見駕。”
正當他思索著的時候,宮中派人來了。
……
前堂,顧端坐在茶桌旁,手中拿著一疊文書,靜靜等待著。
“顧大人,實在不好意思。皇孫殿下說了,不見。”
一名老太監從後麵的小門進來,向顧端打笑賠禮。
“為何不見”
“殿下說他今日沒有玩,他要讀書,沒有時間,故而不見。”
“豈有此理!”
顧端勃然大怒,重重的在茶桌上拍了一掌。
想他也是應天府尹,朝廷重臣,就算去求見陛下,基本上也能獲準召見。
想不到,為了卜家的案子,他連番登門,竟然連朱允熞的人都沒有見著。
“顧大人,你衝著小的們發火有什麼用呢殿下不見,小的們也沒辦法。”
老太監不無譏諷的說道。
顧端狠狠瞪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