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宣講朝廷的政策,發布朝廷的規章之外,報刊最重要的是掌控輿論,為此,必須設立記者的職務,去進行采訪報道。”
朱允熞的話讓姚廣孝再度懵住。
記者?
那是啥玩意兒?
“報紙上講一件事,通常有兩個角度,一是直接說理,說明情況,但這樣很枯燥無味。”
“第二則是講一個小故事。”
“比如說,你聽過二十四孝的故事嗎?”
姚廣孝微微疑惑,想了想道“太孫殿下說的,是郭守正所編的《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嗎?”
朱允熞也是怔了一下。
這才反應過來。
二十四孝的故事,應該成書就是在元明時期。
大致是元朝?
但就算是在大明之前,因為這個時代的信息傳遞很慢,一本書從出版到廣為傳播,中間可能經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故而,恐怕在這個時代,二十四孝的故事,還不是特彆的廣為人知。
也就是姚廣孝博攬群書,才曾經讀過。
他心中暗覺汗然。
也怪自己前世好讀書不求甚解,全然不記得那些作者的年代,才會如此。
幸虧姚廣孝還知道,二十四孝成書還是在元朝。
若是成書在大明中後期,他現在提出來,就要鬨出一番笑話了。
心中這般想著,臉上卻是十分認真,不露半分。
落在姚廣孝眼中,頓時驚歎不已。
太孫殿下不過才七歲而已,怎麼不僅知道羅貫中,看過三國演義,連郭守正的二十四孝都這般清楚呢?
就算是從娘肚子裡就開始讀書,也不能吧?
隻能說太孫果然生為天人,非凡夫俗子所能及。
“正是!”朱允熞很好的掩蓋了自己的窘態,道“雖然孤對二十四孝上許多故事,皆不以為然,其中胡編亂造甚多,但這種故事形式,卻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
“咱們要派出記者,去采訪民間的百姓,挖掘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進行報道。”
“對於傑出的人物,進行公開的表彰。”
“對於罪惡,嚴厲批判。”
“對於地方官府種種不作為,豪強欺壓百姓之事,都公之於報刊,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
姚廣孝聽著,眼內驟然一亮,猛地一拍大腿道“好主意啊!好主意啊!”
“記者,記錄采集民間之事者。”
“如此一來,百姓若遇不公之事,也可以找記者進行報道,相較於去官府打官司,卻是方便太多。”
但他這話一出口,朱允熞連連搖頭。
“不可。”
“記者隻能報道事情,不能代替司法審判。”
“不過,對於欺壓瞞下,故意不作為之事,可以將其揭露。”
“但有一點,必須要注意。”
“報道的目的是為了引導社會風氣,批判黑暗,揚善懲惡。”
“所報道的內容,要嚴格把關,注意輿論的導向。”
“絕不能放任那些文官清流,世家豪門,在其中安插人手,混淆是非。”
“這一點,千萬要防。”
“報刊的內容報道,一定要牢牢把關。”
他要將報刊做為自己的輿論工具,就要防止那些清流染指。
筆杆子很重要,與軍權相比,也毫不遜色。
可以說,誰掌握了輿論,誰就掌握了這個社會的發展方向。
他要推動大明走向新時代,讓老百姓接受新思想,新技術,輿論宣傳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請太孫殿下放心,貧僧一定會將報刊辦好。”
姚廣孝聽朱允熞說了這麼多,心中已經有了不少想法,恨不得馬上就去做。
兩人又商議了一番,最後終於定稿。
接下來,就要付之成文即可。
招募記者,進行采訪報道,還需要一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