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和倪元璐,雙雙離座,跪於禦前。
還是李邦華帶頭,隻見他一臉堅毅之色,拿出了當年當禦史的派頭。
禦前直言君王過失,要的是超於常人的勇氣,更要一種能抗衡君威的氣勢。
正直言官說出來的話,就是一個唾沫一個釘。
所以李邦華甩出來的第一句話,就硬邦邦的,差點沒把崇禎噎死。
“臣等請陛下慎言。”
李邦海看了一眼崇禎的反應,這才接著說道。
“臣等請陛下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帝王威儀要時刻保持,不能學那無端小子,說話隻顧自己痛快,不顧身後影響。
皇室秘辛,長輩過失。
已不能論對錯,窮追究,應該考慮外麵的影響,皇帝的聲望。
陛下今天豈能意氣用事,輕易把長輩的過錯宣揚出去。
何況這三大案,當年就已經有了定論。
兩位先皇都極力遮掩的事情。
陛下今日輕率出口,動輒無憑無據,僅憑個人喜惡就翻案。
怕是久而久之,陛下輕佻悖逆之名傳於四海,唯恐失了臣民之心。
倘若陛下真的逼死一位叔王,一位神宗時期的太妃。
則天下必然大嘩,人心惶惶。
大明必然失去了道統,失去了綱紀倫常。
陛下淪為桀紂之君,大明國勢危在旦夕,江山社稷危如累卵。
恐怕陛下,到時悔之晚矣。
臣等今日不惜己身,願以死諫之。
望陛下收回監督苛待福王的命令,以安天下藩王之心。
宗室勳戚需要改製變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宜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
陛下往後也要修身養性,寬以待人。
效古之聖賢仁君,才是為君者的正道。”
李邦華慷慨激昂說完了話,他自忖,就算是千古聖君李世民聽了自己的話,估計也要拍桌而起,嚷著要讓自己碎屍萬段。
所以李邦華直接,就自己摘下了烏紗帽,撅著屁股跪在地上。
擺出了一副任打任殺的模樣,是廷杖還是打入詔獄,李邦華表示不在乎,隨便。
年輕一點的倪元璐,也是不甘落後。
“臣願與李大人一道,請陛下聽取這番逆耳忠言。”
倪元璐也摘下了烏紗帽,撅起了屁股,長跪不起。
崇禎聽後默然,他沒有生氣。
兩位軍機大臣拿出桀紂之君,來警醒自己,語氣不可謂不重。
忠言逆耳利於行。
受點臣子的氣,這點肚量,崇禎自問,本時空土著的皇帝可能沒有。
可他這個來自後世的崇禎,肯定是有的。
當然,唾麵自乾,任臣子從頭罵到腳不還嘴,他崇禎還是做不到。
誰要是像北宋文彥博、包拯說教宋仁宗一樣。
說話激烈到,把口水噴到自己臉上,崇禎說什麼也要,讓他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隻是現在知道李邦華、倪元璐為自己好,是一回事。
願不願意聽,是另一回事。
崇禎現在就是不願意聽,也不想和兩個忠臣鬨得生分。
崇禎有自己的辦法。
既然不願意聽,就把他們倆指使開,去乾彆的事情就是了。
想到這裡,崇禎從炕上跳下。
疾步來到李邦華和倪元璐身邊,伸出雙手一個個親手扶起來。
李邦華還想使勁不起來,皇上還沒答應自己的請求呢。
可這位老大人不知道,崇禎的金手指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