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為什麼會讓你們看《永樂大典》,而不是四書五經?
有誰知道為什麼?
小德子,你來回答。”
崇禎的老師癮到了興頭上,開始點名提問了。
後麵一排,一個八九歲,唇紅齒白的小黃門應聲站了起來。
隻是好半天沒有說出話來,臉倒是憋得通紅。
看來他有答案,卻不知道該說不該說。
“大膽說,朕不會責怪你。”
“是,皇爺。那奴婢就鬥膽說了。
因為《永樂大典》是我朝永樂大帝下詔編寫的。”
很好,這個答案很強大,崇禎無言以對。
“那小貴子,你說呢?”
“回皇爺的話,奴婢認為《永樂大典》裡麵就有四書五經,自然是看了《永樂大典》,就不用看四書五經了。”
很好,這個答案也是標準的,不可辯駁。
崇禎也是無可奈何,讓這兩個活寶坐下。
他多餘提問,接著講就是。
“他們倆說的都沒有錯,隻是沒有說全。
那朕就補充一下。
因為儒家的經義,它的各種學派延伸出來的學問典籍。
就算是浩如煙海,萬變不離其宗,還是脫離不了孔子的那幾本書。
也隻能歸納到科學的一個分支,人文科學裡麵。
而大明的《永樂大典》就在一定程度上,涵蓋了科學的三個分支。
是你們以後可以主學的,當然,《永樂大典》的書冊太多了,你們可以選擇性地看一部分。
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這就是以後世界主流的文明發展方向。
可謂順者昌逆者亡。
咱們在大明這種封閉的環境中,感覺不到冷暖。
可外麵的美洲印第安人、非洲的黑人還有印度人、阿拉伯人,早就已經體會到了科學技術的厲害。
所以朕現在想要的,不是專精儒家的人才。
儒家教義可解釋萬物的時代,在朕看來,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不要大驚小怪,朕就是這個意思,在外麵不能直說,在這裡就要直白地說出來。
你們作為朕的侍從,朕的學生,朕身邊最親近的人。
一定要學會開眼看世界。
有機會朕一定讓你們出去走走,不是那些稱臣納貢的藩國,而是大海的另一邊,更遙遠的萬裡海外。
要去看看泰西,那邊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欽天監的幾位都可以不遠萬裡來到大明,隻為了心中的信仰。
當然還有彆的原因,還有人心中的欲望。
漢武帝那句話說的很對。
寇可往,我亦可往。
泰西人可往,我大明人亦可往。
朕遲早要恢複,永樂年間的鄭和遠洋船隊。”
說到這裡,崇禎平複了一下情緒,踱步回到講台上。
王承恩示意一個小太監,趕緊奉茶。
崇禎喝了一口茶水,拿著教杆指著兩邊的牆壁,那上麵掛著一幅幅半身畫像。
“看看牆壁上,朕為你們掛的這些人物像。
除了曆代文臣武將賢宦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