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兩位江院判,安陵容是有著意打聽過一番的。
滿人靠征伐得的天下,勇武自是不在話下,可馳騁征伐難免傷病。
而江氏一族從前就是從隨軍的醫士起家的。
早些年間,連聖祖皇帝都誇讚過江氏乃是醫學世家,更是欽賜“醫者仁心”匾額,如今正懸於江氏主宅祠堂之上,是江氏滿門的榮耀。
因而江家雖不是武將世家,卻於朝中武將家眷交往頗深,甚至得不少親王厚待。
大清入關之後,幾代皇帝勵精圖治,平衡滿蒙漢勢力,對外的戰事也越來越少。
正因如此,作為隨軍醫士的江氏一族可在戰場上搏得的前途也就越來越少,及至江澄江慎這代,已經徹底不隨戎馬,改投太醫院了。
況且江澄江慎二人也算得上是勵誌表率。這些年跟隨家族變遷,不僅從最擅長的外科轉為婦科,在醫術上也算精良,頗得嬪妃眷顧。
加之二人為人低調,從不參與黨政,因此新皇登基後依舊頗得重用。算下來,二人三十出頭便做了太醫院院判,比之年近半百才居院判之位的常文友而言,真真算得上是年少有為。
也正因有這層淵源,江氏兄弟也入了年羹堯的眼,這些年明裡暗裡的幫著華妃在後宮做了不少事。
況且江澄作為兄長,為人謹慎,事事周到,頗受年羹堯倚重。而江慎則善於變通,每每遇到難解的問題總能另辟蹊徑,頗得華妃喜愛。
簡言之,江城江慎二位,就是華妃的人。
因此今日聽聞皇帝是召兩位江原判入宮時,華妃心中本是暗自生了幾分歡喜。畢竟她與兩位江原判也算有幾分默契。
隻是沒想到,今日的皇帝麵上雖不動聲色,卻步步緊逼,迫得江澄和江慎大亂陣腳。
給甄嬛診好脈,江澄江慎心下都已了然,華妃這次是惹下了大禍。
兩人眼神一碰之際,江慎已看懂江澄的意思。
依著江慎在後宮打聽到的消息,今日事起乃至敬嬪臥床都不及甄嬛“小產”重要。而華妃篤定甄嬛作假,或許也是出於自保之心。
現在皇帝召他們進宮,便是要坐實此事真偽。
隻是現下的情形和立場,頗為讓江澄江慎二人進退兩難。
江慎特意候著江澄,就是想先行告知江澄宮內的情形,好提前做個打算。
隻是二人都沒想過,事情竟會到這個地步。
這差事不論如何辦,都是要將自己的腦袋提在手上了。
江澄診脈後,礙於華妃的立場,不好直言,又怕皇帝叱責,隻好含糊其詞。可聽聞皇帝的問話,顯然是心生懷疑了。
再看宮中,還有秦放早便到了,恐怕秦放的性子,已經先行稟告過一輪。
兩人正自躊躇,卻聽皇帝不耐煩道,“若是有什麼困惑的地方,不妨說出來,讓秦太醫也一同參詳參詳。”
江澄微微一怔,更確信了心頭的打算,恭敬一揖,答道,“回皇上,莞貴人脈象上看,確似滑胎之象。”說話間,微微觀察著皇帝的麵色。
華妃聽聞,已然有些按耐不住,心下慍怒,橫眉怒視著江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