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於周道彆後,我開車找了一個小書店,進去逛了一圈,沒有找到《毛選》。於是,我駕車打算直奔西單圖書大廈。
我把車停在了中友百貨的停車場。那時的中友百貨還沒有改名為現在的漢光百貨。我從中友百貨出來,沿著橫二條走到圖書大廈(現在,圖書大廈也改名叫新華書店了)。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來過這裡了,之前還是上中學的時候和同學來過。那時,我騙我的父母,說家附近的那個小小的新華書店裡沒有我們需要的輔導書,需要和同學一起到西單去買,我的父母相信了我的話。現在回想起這些事,我感到十分內疚。我想,等我下一次再去祭掃的時候,一定要向他們承認錯誤。
我在圖書大廈一層轉了一圈,沒有找到《毛選》。憑我的印象,這類書籍應該就是在一層售賣。沒有在一層找到,我又去了上麵幾層,甚至把哲學區都看了一遍,依舊沒有找到。我返回到一層,詢問了一位忙碌的工作人員,他給我指了指角落裡的一台電腦,讓我自己去查詢。我走到電腦跟前,發現已經藍屏了,隻能無奈地走回到那個工作人員邊上,告訴他電腦壞了,他說那就沒辦法了。我歎了口氣,覺得自己與這套書無緣,打算晚上聯係一下於周,周末的時候去他家拿書。邊上的一位把核桃揉得作響的大爺“嘿”了一聲,叫著小夥子。我回頭,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詢問是在叫我嗎?大爺說,你去潘家園看看。我說,那地方不是賣古董的嗎?大爺說,舊貨市場裡有賣書的,那個地方一定有《毛選》。我對大爺說了聲謝謝,然後出了圖書大廈。
回到車上,我從副駕駛的手摳裡拿出地圖,尋找著潘家園的位置。規劃好路線後,我發動汽車。
其實我完全可以等到第二天去找於周拿書,但是我想要儘快用最科學的理論去解決我思考的那些虛妄的問題。下了三環,我找不到停車的地方,隻能將車隨意停在路邊。雖然馬路牙子上畫著黃線,是禁停區域,但是前麵停了一溜車,我也就跟著停了下來。
從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北門進去,我不知道賣舊書的地方在哪兒,四下裡張望一番,沒有看到賣書的地方,隨便挑了個方向,走了下去。大棚裡麵全都是販賣文玩和舊貨的攤販,我蹲在一個賣核桃的小攤前,隨意拿起一對核桃,在手裡轉了轉,問小販,哥們兒,你知道賣舊書的在哪兒嗎?小販見我不是買核桃的,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不知道,你不買核桃彆瞎動。我訕訕地把核桃放到地攤上,瞪了小販一眼,站起來繼續往裡走。又是一個大爺對我說,小夥子,往南去,賣舊書的小攤都在南頭。我有點轉向,分不出來東南西北,那個大爺伸手給我指了指,告訴我穿過大棚,南邊那排房子後麵就是。我謝過大爺,又瞪了那個小販一眼,徑直往南走去。
不得不說,北京的大爺們還是非常樂於助人的。
潘家園舊貨市場的二手書區域,有遊人閒逛的,也有背著巨大旅行書包前來淘書的。我是來找書的,但是我卻像那些遊客一樣,隨意挑選一個攤位,胡亂挑選一些書籍,抽出來翻看幾頁,甚至都沒看清其中的內容,便又把書放了回去。各個攤位,舊書居多,其中不乏有些也是還未開封的新書。
我蹲在一個售賣小人書的攤位前,翻看著小人書版的《楊家將》。在我小的時候,黑白的小人書比彩色的連環畫更有性價比,而且從那時起,我看的小人書幾乎就都是二手的,過去了這麼多年,市麵上居然還有這麼多二手小人書,真是不可思議。購買二手小人書的人,絕對不是為了拿回家去看,而是收藏,因為現在的00後們能看到的彩色書籍,比我們那時要豐富得多,我要是他們,肯定不會去選擇小人書的。
放下小人書,我想起了自己來這裡目的,於是開始找尋《毛選》。很多攤位都有售賣舊版《毛選》,我隨意找了個攤位,詢問攤主價錢,攤主說一套四本的話,五十元,要是買第五冊的話,一共要七十五元。我問,為什麼多一本反而價錢卻要多一半?攤主說,第五冊沒有再版了,版的是絕版。我翻看書的背麵標價處,發現每本書不足一元錢,便說,五本書加在一起才四塊來錢,你一下要我七十五,有點兒貴吧,能不能便宜點兒。攤主擺擺手,說,你彆開玩笑了,這個標價是年的,那會兒塊錢的概念和現在能一樣嗎,再說了,雖然它算不上古董,但是也算是特殊年代的東西呀,怎麼說也有紀念意義啊。我說,我再轉轉,再轉轉。
書攤那麼多,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與剛才那個攤位間隔兩個書攤的一家也有售賣,我詢問價格,攤主說,六十。我說,怎麼都這麼貴?這個攤主說出了和剛才攤主意思差不多的話。我說,六十就六十吧,我買了,一共五本對吧。攤主說,你要第五冊的話,還得加三十。我說,嘿,我以為你還能便宜點兒呢。攤主說,你剛才問了多少錢。我騙他說,五冊一共四十。攤主笑了,說,你要是能買到,你有多少我要多少。謊言被揭穿,我無法繼續與他聊下去,便不再理他,站起來就走了。臨一個攤位前,女攤主要價八十元,一共五冊。我說,為什麼我問了這麼多攤兒,每個人的價格都不一樣。這個女攤主非常實誠,她說,我們收上來的價格不一樣,有的人可能三十收的,買個四五十,但是有的人收的時候就四五十了,就不能再買四五十了,你說對不對?我說,對。然後微笑著離開了她的攤位,又回到了第一個攤位,花了五十元買了四冊。攤主還免費給我了一個用過的塑料袋來裝書。
我拎著書又逛了逛“古玩”區。我對此類東西一竅不通,所以看哪個物件都像是真貨。我從之前那些黑車大爺聽過關於潘家園的一些事情,他們十分斷定這裡已經沒有了曆史的存貨,全都是帶著窯溫的家什兒。這些攤位上的瓶瓶罐罐,過上一兩百年,也會變成真古董的。
我對這些玩意兒毫無興趣,隻是看個新鮮,走了兩趟之後,發現大同小異,便想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