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陳晉不介入,按照曆史發展,未來二十年內,華夏的雷達技術還沒什麼進步,到了21世紀之前還很落後,比一向以粗製濫造聞名的國還不如,更不用說漂亮國了。
到了21世紀初,華夏的雷達技術才算是真正實現超越,不過距離現在的1964年已經過去了50年了。
在這五十年裡,因為國力落後,華夏吃了多少虧?受了多少屈辱?
作為過來人,陳晉是絕對不想再看到的。
說了雷達,再說說發動機。
華夏的發動機之殤,比之雷達更嚴重。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是飛機性能的決定因素之一。
華夏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現在其實也不過十年左右。
華夏發動機的起步其實不低,是從仿製殲五也就是米格-17配套的渦噴五開始的,這個發動機比較簡單,它的研製成功,標誌著華夏航空發動機工業已從製造活塞式發動機時代發展到了噴氣式發動機的時代,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批量生產噴氣式發動機的國家之一。
不過華夏航空發動機後續的發展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政治因素、材料因素、技術因素、工藝因素等,發展很是坎坷,雖然能生產發動機,但是產品技術技術水平低、可靠性差,能讓國產戰鬥機飛起來,但隻能算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
受到雷達和發動機的製約,華夏的戰鬥機一向以短腿、近視出名,殲七和殲八都是這樣,航程不遠(殲七作戰半徑600公裡,殲八800公裡),在飛豹裝備部隊之前,華夏還沒有國產戰鬥機能到南海·巡邏,隻能眼睜睜看著華夏的漁民被外**艦欺負。
而且因為發動機動力不足,國產戰鬥機的載彈量小,殲七基本型隻有1噸的載彈量,後期的改進型才增加到1.5噸,殲八的載彈量增加到了2.2噸,是典型的力氣小。
因為這兩個核心設備,交給空軍根本無法解決,所以陳晉不能把仿製F-4戰鬥機的事情交給空軍。
張漢昌看到婁亞柳不說話,心裡肯定很憋屈,連忙說道:“陳晉同誌,你們這個什麼局畢竟勢單力孤是不是?不如和我們一起聯合起來仿製,人多力量大不是嗎?”
陳晉搖頭道:“張師長,不是我不想和你們合作,彆怪我說話難聽,和你們合作隻會幫倒忙,我們自己乾可能隻要五年,加上你們,十年都沒戲。”
張漢昌臉色一僵。
婁亞柳怒道:“陳晉同誌,你這是什麼話?為什麼說話這麼傷人?我們的同誌也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他們如果聽到你這個話,你知道會有多寒心?”
陳晉沒有在意地笑了笑道:“司令,我這話雖然說得不好聽,但您想想有沒有道理?要研製新的戰鬥機,空軍方麵的研究院所要客服的難關太多了,不要說雷達、發動機,就是飛機的結構設計,我們既沒有技術力量也沒有足夠的設備,還有就是零部件的標準化生產,送給Y國的那架直五的問題還不夠明顯嗎?”
婁亞柳沉默了。
直五雖然在1958年年底就生產出來了,但1958~1960年間仿製的直-5直升機全部不合格。工廠作為國禮送給Y國閔誌虎的直升機任務時,為了保險起見,使用國零件和國產零件混裝了一架直-5直升機,直升機飛到南寧後由於國產零件質量問題,飛機出現嚴重故障,無法出國按期交付,嚴重影響了華夏的聲譽。
國產零部件不合格的問題不僅出現在直五身上,甚至出現在國產裝備製造業的方方麵麵,這一方麵有設備的原因,也有管理製度的原因,這也是工業化進程中要客服的困難,其他工業國家也經曆過,不過有些國家很快就克服了,有些國家一直沒辦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