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沽水草堂_七十二沽風情錄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遊戲競技 > 七十二沽風情錄 > 第十六章 沽水草堂

第十六章 沽水草堂(1 / 2)

七十二沽風情錄!

劉四雇了一輛騾車,車把式認識路,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沽水草堂。下了車,囑咐車把式在此等候,回程時還要用他的車。因為沽水草堂臨海河而建,所以靠海河一側建有停船的碼頭,上岸後就有門進入草堂,從旱路來,就要從正門進入,大門衝南,眾人見門樓雖不甚高大奢華,青磚黛瓦的門樓顯得古樸典雅,門前一對石獅子也並不高大,可以看出主人的風格是不事張揚。三級台階,約一尺高的門欄,兩扇黑漆大門上貼的門神仍然神采奕奕,兩側有一幅對聯,上聯是,“沽水映白帆”下聯是“草堂繞翠竹”。劉四上前叩門,門分兩處,出來一位半老的家人,劉四上前說

“跟你家老爺說,是城裡徐爺來訪。”

“幾位稍待片刻,我這就去通稟。”

家人答應著連忙進去通稟,不大會兒功夫,隻見安岐急急從裡麵迎了出來。因為安岐不知道這位徐爺是哪位,心中約略想到,可能是知縣徐而發,所以親自迎出來,一見果然是知縣徐而發,急忙躬身施禮,

“不知是縣尊老爺蒞臨寒舍,有失遠迎,甚是失禮了。”

徐而發拱拱手,

“先生不要客氣,我也是出來隨意轉轉,聽說你這裡收藏頗豐,順便到你這沽水草堂觀賞一番。”

安岐恭恭敬敬的對徐而發說

“大人蒞臨,讓寒舍蓬蓽生輝,小民正要請大人指教一二。”

將三人讓進來,徐而發見迎麵的青磚影壁上用浮雕手法鏤空雕刻的一對獅子滾繡球,十分的生動,不由得多看了一眼。安岐指著這幅雕刻對徐而發說

“這幅圖是去年秋才更換的,刻磚匠人是個姓劉的年輕人,他的磚刻在天津衛已經小有名氣,有人給送了個雅號,叫‘刻磚劉’”

徐而發點點頭,

“這幅圖刻得很不錯,能在青磚上將圖案雕刻的如此生動細膩,又是鏤空雕刻,可見其手藝是很有些功底。”

轉過影壁,隻見庭院內種著四株西府海棠,花開正盛,地上散落著粉紅色的花瓣兒,花香撲鼻,沁人心腑。迎麵是五間硬山脊正房,兩側各有兩間廂房,正房門上書一匾額曰“海棠軒”,原來這裡是待客之所。安岐將徐而發讓進來,落座,下人送上茶來。押了口茶,徐而發才對安岐說

“久聞先生是津門收藏大家,早有意前來相訪,一飽眼福,因初到任,公務繁忙,一時不得空閒,直至今日才得空,特來觀賞先生的收藏。”

安岐聽了心領神會,

“正要請縣尊大人指教,請隨我來。”

引著三人往後麵藏珍樓而來。走過第二進院落時,隻見一個小丫鬟由內向外走來,見安岐領著幾個人走過來,避過一旁,躬身向安岐及眾人施禮,低頭等侯人們過去。

走在後麵的上官枚向這丫鬟看了一眼,覺得這丫鬟十分的麵善,似曾見過,不由一愣,又見其嘴角左下有一黑色小痣,猛然醒悟,心中暗道,這不是翠兒妹妹是哪個?怎麼到了這裡?心中一時充滿了疑惑。

隻見那丫鬟看見上官枚也是一愣,覺得眼前這個人十分眼熟。偷眼觀瞧,其眼角的傷疤已落入眼中,心道,這不是我枚兒哥哥麼?怎麼會在這裡碰上,真是太巧了。心中一陣砰砰的亂跳。

二人雖已經五六年未見,而且那時還都是孩童,如今都已長大成人,變化甚大,不過仍然還有幼年時的影子,況且傷疤特征不會變。在這裡相遇實在是太巧了,但是不是枚兒哥哥還有待當麵問清。

翠兒想到這裡,避過眾人,借一錯身之際向上官枚使了個眼色,暗暗向其伸出三個手指,做了個暗號。上官枚一見,心中了然,已知這就是自己的翠兒妹妹了,因為他們小兄妹倆兒幼時玩耍所用的暗號彆人無從知道。無奈當著眾人之麵不便相認,隻得放慢腳步,有意落在眾人後麵,悄悄伸手回應了一個手勢。互相微微點了一下頭,眼睜睜看著翠兒轉過一處月亮門消失了身影。

眾人來到藏珍樓前,安岐掏出鑰匙打開門,這幾天藏珍樓的門戶已經修好,看上去並無異樣。

安岐將幾人讓進樓內,徐而發見這樓果然修造的堅固。樓建在青條石砌就三尺高的台基上,牆體自三尺以下也是由青條石砌就,之上是青磚磨磚對縫,糯米灌漿,足有二尺厚。門有兩道,第一道門是由由三寸厚堅硬的柚木製作,裡層是一道鐵門,有機關控製,搬動機關,鐵門向上升起,人才得以進入。

一樓有一丈五尺高下,進門迎麵是一座七寶螺鈿四季花鳥屏風,擺著條案八仙桌椅。安岐領眾人轉過屏風來到後麵,有樓梯可以上到二樓,眾人看去,但見樓梯儘處二樓的樓板是封閉的,沒有入口。安岐走上前去,不知扳動了什麼機關,隻見樓梯儘處屋頂有活動蓋板緩緩打開,現出二樓入口。

安岐引眾人上樓梯來到二樓,這才是藏珍之所。安岐將樓上密閉的窗戶打開,屋內立時灑滿陽光,顯得寬敞明亮,南側的花格窗可不同於一般的窗戶,看上去似木料,實是精鋼打就,塗以漆,網格細密,容不得人進入,而且在窗內側還有一層下落式的鋼板窗,可以落下關實,又多這一層保護。

徐而發看了心中暗道,似這層層防護不可謂不嚴密,賊人能輕易進的來,那真是個中高手了。

抬頭仔細觀瞧,隻見北麵牆上掛著一幅山水中堂,兩側的對聯是“自喜軒窗無俗韻;亦知草木有真香。”正中的條案上擺著官窯瓷器、帽筒、撣瓶,條案下的八仙桌和太師椅以及兩側的客椅、茶幾都是小葉紫檀木,雕刻精細,顯得雍容華貴。

左首的博古架上擺著古籍善本、鼎彝、古瓷,右首擺放著一畫案,案上有湖筆、端硯、宣紙,旁邊的畫缸中插滿了畫軸。

徐而發仔細觀賞著右側牆上掛的一幅畫,隻見一匹膘肥健碩的白馬係在一木椿上,昂首嘶鳴,四蹄騰驤,鬃毛飄飄,大張著鼻孔,眼睛轉視,似欲掙脫韁索。畫麵用筆簡練,線條纖細有力,馬身略加渲染,已將馬的膘肥體壯桀驁不馴的雄駿神態表現得淋漓儘致。看徐而發端詳這幅圖,安岐指著這幅圖對徐而發說

“這幅‘照夜白圖’是唐代大畫家韓乾所作,據傳,這匹‘照夜白’是唐玄宗最喜歡的禦馬,所以才讓韓乾畫下此圖。請看,圖上有南唐後主李煜所題‘韓乾畫照夜白’六字,左邊上方有‘彥遠’二字,應為唐代張彥遠所題。左下有宋代米芾題名並蓋有‘天生真賞’朱文印。所以說此圖曆經名人之手,流傳有序,應當是韓乾的真跡無疑。”

徐而發聽了不由點點頭,覺得安岐說得有理。安岐繼續介紹韓乾,

“韓乾一生鐘情畫馬,隻是在年輕時不過是酒肆的學徒,因為有繪畫的天才,遇到王維,得王維賞識與資助,才得以師從曹霸學畫,後來自成一家,成為唐代畫馬名家,被召入宮廷。是唐玄宗十分賞識的畫家,杜甫曾讚其‘乾唯畫肉不畫骨’。他的‘玄宗試馬圖’‘寧王調馬打球圖’‘內廄禦馬圖’‘圉人調馬圖’‘文皇龍馬圖’等等都與馬有關。”

徐而發轉向安岐問道

“此圖自唐代流傳至今,已是近千年了,保存如此之好,想來也是價值不菲吧?”

“是,”

安岐點點頭回答,

“當初購進此圖用了一千五百兩。”

眾人一聽無不驚訝,劉四在一旁聽了心中暗道,“恐怕我這一輩子也用不了這麼多銀子啊。”這時安岐取出一幅冊頁展開,道

“這幅冊頁值得觀賞,這是晉代陸機所書‘平複帖’。”

“平複帖?”

徐而發吃了一驚,

“我隻是聽說過這一法帖,說是在真定梁家收藏。”

“原是在梁家收藏,”

安岐指著帖上鈐印說

“上麵有梁清標‘蕉林收藏’的鈐印,這是我特地找到梁家商量,轉手於我的。”

徐而發仔細觀賞,見這一幅千年之前的法帖,寫於麻紙之上,其字體為草隸書,墨色微綠,筆意婉轉、平淡而質樸,雖是禿筆寫就,卻是枯鋒剛勁,古意盎然,有的字自己還不能辨識。

“果然是傳世最早的名家法帖墨跡,今日算是開眼了。”

徐而發連連的讚歎。

“可以說此帖是傳世最早的名家法帖,一向流傳有序,宋代曾收入宮中,法帖上有徽宗的‘宣和’‘政和’雙龍印,並書‘晉陸機平複帖’瘦金書六字。”

安岐說著,慢慢收起冊頁,自畫缸中取出一幅卷軸,放在畫案上緩緩展開,原來是一幅山水長卷。徐而發細看,此圖描繪了一大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隻見開卷描繪大江兩岸低矮的山坡,遠山縹緲,接著奇峰突起,峰巒疊翠,鬆石挺秀,雲山煙樹,村舍小橋掩映在林間,之後群山峻嶺層層綿延至天邊,江麵也隨山勢開闊,江天一色,最終以一峰獨立作結。整幅圖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畫家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儘致,山勢以披麻皴法描繪,線條長短交疊,筆墨律動變化多端,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展開長卷全圖足有三丈。徐而發對繪畫所知不多,看了此圖也不禁暗暗讚歎。安岐指著圖介紹說

“此圖是元末繪畫大師黃公望、黃子久晚年為友人無用上人所繪。黃公望在富春江上觀察寫生,曆時三年始成這幅畫作,名為‘富春山居圖’。說起來此圖還有一段軼事奇聞,”



最新小说: 從掌控斬魄刀開始 唐意暖薄寒 黃曆師 權臣彆太愛,公主一心奪江山 武毒 通房攻略 朕隻想壽終正寢 娘家棄,夫家嫌,重生王妃嘎嘎亂殺 召喚之無限瓦爾基裡 神魄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