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交城縣
1.卦山風景旅遊區可是個值得一去的好地方,讓我來給您詳細介紹一下吧!
基本信息
卦山位於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城北3公裡處,因山形卦象而得名。這裡自然風光與悠久曆史文化相融合,成為三晉大地上獨具魅力的旅遊勝地。早在唐代,卦山就憑借其獨特的山形卦象、繁茂參天的古柏而聞名遐邇。宋代書畫家米芾更是將其列入三山五嶽的行列,讚譽為“第一山”,這一高度評價為卦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光輝。
自然景觀
卦山景區山峰聳峙,層巒疊嶂,古柏蒼翠,千姿百態。卦山古柏是這裡的一大奇觀,這些古柏紮根於懸崖絕壁之上,鑽岩抱石,姿態萬千。有的如蛟龍騰空,有的似牛頭伏地,還有的相互交織如同親密無間的夥伴。每一株古柏都充滿了趣味盎然的韻味,讓人歎為觀止。這些古柏不僅形態逼真,更充滿了神秘色彩,古往今來流傳著許多美妙的神話傳說。
除了古柏,卦山還有豐富的自然景觀。這裡山外西有瓦窯河、東有磁窯河,且山中又懷抱著靈泉、龍泉、漿水泉,遍布清爽之氣。主峰太極峰坐北向南,充滿了神靈之氣。站在高處俯瞰,卦山奇特的地形地貌與太極八卦圖形天然吻合,爻峰環擁,卦象天成,讓人無不感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人文景觀
卦山不僅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也極為豐富。這裡的主要建築有天寧寺、聖母廟、卦山書院、朱公祠等,它們星羅棋布在翠柏環抱的山凹裡,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
天寧寺是卦山諸多寺廟中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它創建於唐貞觀元年627年),相傳中國佛教華嚴宗初祖法順曾在此山講經說法而建寺,後又有太原節度使李說夫婦的捐助擴建而成為唐代華嚴宗巨刹。明清時代,又增建了聖母廟、卦山書院、朱公祠等建築,殿堂樓閣鱗次櫛比,成為規模宏偉的古建築群。天寧寺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卦山書院則是古代文人墨客讀書講學的地方,這裡藏書豐富,環境幽靜,是了解當地文化曆史的好地方。此外,還有朱公祠、聖母廟等建築,每一處都蘊含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旅遊信息
卦山風景旅遊區門票價格為48元價格可能會根據季節和促銷活動有所變動),開放時間為每天上午830至1700具體開放時間可能會根據季節和天氣情況有所調整)。遊客可以選擇自駕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卦山風景旅遊區。自駕路線為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沿途風景秀麗,非常適合自駕遊。公共交通方麵,遊客可以在交城縣內乘坐前往卦山的班車或出租車。
在遊玩過程中,遊客需要注意保護環境,不要隨意丟棄垃圾;同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攀爬危險的山峰或觸摸危險的動植物;最後要注意遵守景區規定,不要隨意破壞景區內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
總之,卦山風景旅遊區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無論是喜歡自然風光的遊客還是喜歡曆史文化的遊客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樂趣。
2.交城縣玄中寺,這座承載著深厚曆史與文化底蘊的古刹,絕對值得您深入了解。以下是我為您精心準備的詳細介紹:
一、基本信息
玄中寺,初名石壁寺,位於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洪相鄉洪相村北約3千米的石壁山上,是明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它始建於北魏延興二年472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是淨土宗的發源地之一。占地麵積約為12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麵積約6500平方米,主要由寺院殿堂、秋容塔、塔院、遷安橋、摩崖石刻、曆代石刻等構成。
二、曆史沿革
北魏時期:玄中寺始建於北魏延興二年472年),建成於承明元年476年)。高僧曇鸞晚年移住玄中寺,宣傳淨土宗要義,很多人皈依該宗。
隋唐時期:隋末唐初名僧道綽住持玄中寺,寺廟再度興盛。唐貞觀九年635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臨瞻禮,施舍“眾寶名珍”,重修寺宇,並賜名“石壁永寧寺”。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年)賜名“龍山石壁永寧寺”。唐德宗貞元九年793年)由寺主慎微在寺內建“甘露無礙義壇”,同西都長安的靈感壇、東都洛陽的會善壇並稱為全國三大戒壇。
宋元時期:宋哲宗趙煦元佑五年1090年)和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寺遭兩次大火,燒毀大半,分彆由住持道珍、元釗主持修複。金末,寺院再度毀於兵火。元太宗窩闊台十年1238年),元太宗賜玄中寺為“龍山護國永寧十方大玄中禪寺”,此後便統稱“玄中寺”。在元朝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玄中寺達到了極盛。
明清時期:明朝永樂、嘉靖和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玄中寺隨封建王朝興盛而興盛,寺廟多次得到重修和擴建。清朝同治、光緒年間,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玄中寺也淪為廢墟,僧眾四散,文物流失。
近現代:民國時期,玄中寺因戰火已基本成為廢墟。新中國成立後,在大長老的直接關懷下,國家從1955年先後六次撥款對玄中寺進行了大規模修建。1983年,玄中寺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1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景區。2013年3月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建築布局與主要建築
玄中寺中軸線上由南到北依次分布著天王殿、大雄寶殿、七佛殿和千佛殿等殿堂,從低到高,錯落有致,與山勢融為一體。
天王殿:建於明代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為單簷歇山式,麵闊三間,屋頂翼角高。正中供皆大歡喜的彌勒佛像,兩邊為泥塑的四大天王像,威武勇猛。殿內大肚彌勒佛端坐正中,右手挽念珠,袒胸露肚。彌勒佛後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塑佛教護法神韋馱彩塑。天王殿兩側為鐘、鼓樓。
大雄寶殿:是玄中寺的主體建築,麵闊五間,單簷歇山式,綠琉璃瓦剪邊,前有廊,殿鐘懸掛左側。正中供奉著阿彌陀佛木刻立像,佛像上方高懸“雪峰連相”橫匾。大殿四周懸掛著十六羅漢畫像,為國家珍貴文物。與其他寺院的大雄寶殿不同,玄中寺的大雄寶殿獨奉阿彌陀佛像。
七佛殿:上懸掛著“西方聖境”門匾,寺內供奉著泥塑鍍金的七佛像,均為坐像。這七佛為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佛、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七佛殿兩側建有碑廊,陳列著曆代碑刻21通。
千佛殿:是玄中寺的最高點。殿內供牽著600餘尊小型坐式佛像,正中供奉著一尊“旃檀佛”,結跏趺坐於金色蓮花之上,佛像高1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