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同意了部分實驗室加入對撞機實驗,在日後設備建設完畢後,可以申請使用設備,共同研究學習。
這受到了一致的好評
“陳教授大公無私,追求真理!”
“陳帆同誌風高亮節!”
“期待和西北實驗基地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共贏發展!”
“今天參觀了西北實驗基地,技術先進,大受震撼。”
“陳帆教授大公無私的分享了他的部分技術,以及對撞機建成後的預期參數。保守估計華國的粒子對撞機將是現存對撞機效果的800倍!”
“期待曆史上那些待驗證的理論,能夠在明年完成驗證。”
“……”
大多數都是對陳帆和華國的讚美聲音。畢竟對撞機的建設成本非常高,一些小的國,沒實力擁有自己的對撞機。
有它,就能夠在物理理論研究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探尋宇宙創立之初的秘密,這實在讓人興奮。
訪問學者們參觀完對撞機離開之後,陳帆帶著高銘繼續工作。
接下來最要緊的任務,就是盯著施工人員把常溫超導材料安裝進入其中。
這個環節,陳帆帶著高銘,提前做了無數個迷你版的技術模型,反複測試,確保萬無一失之後,才下令動工。
高銘跟在陳帆身邊的幾年,漸漸找到了自己的差距
首先是理論方麵,高銘自己對新理論的設想過於“理想化”。但陳帆教授卻可以讓每個數據的來源,都存在合理可靠的數學依據。
其次是實踐方麵,高銘之前總喜歡摳理論和數字,不喜歡實驗室的實際工作,覺得那些浪費時間。就算在腦葉實驗室和魏超乾的時候,他也是有些不情願的。但是,這次跟陳帆一趟走下來,他被徹底的折服了。
陳帆在腦葉實驗室,更多的是理論基礎,實驗都交代給下邊的人做。比如葉知秋、魏超、向小園這些人,然後他們再把具體的活派給自己。
但這次出來,高銘才真正意識到,陳帆的,不僅僅是理論而已。他的實踐、工作安排、時間管理……任何一項,都是無法比擬的。
高銘一臉敬佩的跟在陳帆後邊。
陳帆一邊檢查和指點對撞機的建設工作,一邊跟高銘聊天
“今天一趟走下來,感覺怎麼樣?未來,你我對量子力學的研究,就靠這個大家夥的運轉來驗證了。”
高銘趕緊回答說
“感覺太棒了!”
“之前隻知道實驗驗證的大概原理,今天才發現,居然有這麼多的東西需要學習和研究。”
“知其然,應知其所以然。跟著師父您,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雖然這和量子力學不相關,但是這些基礎的東西,就像是台階一樣,可以協助我們,一步步攀登理論高山。”
陳帆很滿意。
他怕高銘再走純粹理論分析的彎路。沒有實踐證實,理論就像是“無根之水”,讓人陷入思索之後難以自拔。
陳帆又問
“對撞機的建設方麵,有什麼技術建議或體會嗎?”
高銘這小子很靈性,在量子力學方麵的認知,和自己不謀而合。
問題是,自己的理論,是來自前世的研究和經驗積累。而高銘僅僅憑借自己的推理,在理論上就和陳帆推演的比較接近,隻能說是天才中的天才!
在陳帆自己看來,這台對撞機已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即使放眼前世,也就是五十年後的世界,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