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大換血_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_思兔閱讀 

第214章 大換血(1 / 2)

何苗提出的封賞條件實際上正是整個何派官員們達成一致的訴求,否則就何進這麼個後世來人,哪裡知道這裡麵的門門道道?

時至今日,這些官員、將領們的利益早已與何進深度捆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隻有何進走得更高更穩,他們所有人才能跟著一起獲益。

雖說何進依舊掌握著整個何氏集團的絕對權力,但一定程度上看,很多的事情的發展已經不是完全按照他最初的預期了。

封公之事一旦落實,那魏公國的建立也將水到渠成,曆史上曹操就是以鄴城為都地,並了冀州、青州等近十個郡為公國範圍。顯然何進的公國至少也將會有數郡之廣。

有了公國土地,就等於朝廷認可了何進對公國範圍內的人事、稅收甚至軍事的支配權,何進便能在公國內設置百官,及必要的防禦兵力。

可官從何來?兵從何來?顯然隻能從朝廷現有的官員、兵源中挑選,形同挖劉辯的牆角一般。

彼時這些官員將不再是大漢的官,也是魏公國的官,那他們到底該聽誰的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至於加九錫就更是不得了,雖說其本身隻是天子賜給臣子的九種器物,可玄學中九為數之極,象征著崇高、尊貴與吉祥。

以至於這項“殊榮”在曆史上逐漸演變成了權臣建國、篡位的標配。

王莽授九錫而建新朝,曹操授九錫其子曹丕建魏國稱帝,曹丕授孫權九錫而後者建吳國,司馬昭授九錫其子建晉朝。

兩晉往後王朝更替更加頻繁,亦有數位權臣授此“殊榮”,其中較為出名的便是楊堅授九錫而建隋,李淵同樣先授九錫而後建唐。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殊榮”卻仍然有人避之不及,便正是諸葛丞相,其表態曹魏不滅他便不授九錫,但或許也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忠義臣節。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其中大部分現在都沒有發生,能供給劉辯參考的也僅隻有王莽一人。

所以何苗提出為何進加九錫更像是投石問路,試一試天子與朝臣們的態度,看看誰讚成誰反對。

因為一旦授了九錫就等同於向世人展示了何進的進取之心,若有反對者自然會如袁術般跳出來,若是沒有,那接下來要不了多久或許就是更進一步改稱魏王了。

當然,雖是“殊榮”,實惠也是不少的,九種器物就是九種象征,除去出門的車馬、禮樂等規格有所提升外,其中的斧鉞與弓矢還分彆象征著能誅有罪之人、能征不義之徒。

也就是說何進日後用兵的合法性與主動性皆會提升許多,而不僅是依賴朝廷的大義了。

封公與加九錫作為何派成員一致認可想要為何進加上的“榮譽光環”,無疑會為何進帶來無儘的實惠與便利,但其對何進有多重要,就令此刻的劉辯有多難受。

委屈啊!自古哪有天子受臣子脅迫並索要官爵的?!

此刻的他無比希望有朝臣能站出來反對此事,可放眼望去,大殿內除了何派的官員們一個個喜上眉梢外,其餘少數中立派的朝臣也都閉口不言。

竟無一人敢提出異議嗎?!劉辯心如死灰。

他不知道的事,朝臣中並非沒有忠君之人,而是這招投石問路妙就妙在雖有弄權的嫌疑,卻又沒有徹底捅破窗戶紙,如溫水煮蛙般,勝在步步為營。

畢竟說到底,何進也是平定了董卓、劉備、袁術三人大規模叛亂的功臣,結合其官職的確已不能再加封的實際情況,即便有少數非何派的官員有心反對,也沒有足以服眾的理由來支撐。

於是乎,即使劉辯心中再是不願意,可麵對朝堂上這一麵倒的局麵,也隻能說捏著鼻子認下此事。

封丞相何進為魏國公、加授九錫,以魏郡、廣平、陽平、趙國、巨鹿、常山六郡之地幾乎半個冀州為魏公國,許魏國公、丞相何進自設公國官員,許公國內可擁有一萬守備兵力。

至此,何進幾乎完全實現了朝會前與心腹們商議出的對於自己的封賞方案,於是順手便將早已準備好的公國官員任命呈上。

其中居首的便是拜黃忠為公國國尉,掌全國之兵,以曹操為公國國相,處理國中政事。



最新小说: 穿行宋末 逍遙諸天,送易小川進宮開始 從無敵知識係統開始逆襲 我的鄰居不大陽 為妾 上山為匪 開局穿成奶娃子 離職後相親,前上司紅眼糾纏 農門嬌妻:首輔大人的心間寵 我真的隻是召喚師啊